抛开“京味儿”,听刘家成聊创作那些事儿
2017年,一部京味儿十足的《情满四合院》向观众描绘了一幅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生活图景。
由于“没有流量明星”且“地域色彩浓重”,这部剧在筹拍之初遭到资方质疑甚至撤资,刘家成自己做起了制片人,历经三年之久把这部《情满四合院》撑了下来。
对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刘家成来说,“京味儿”是他近几年的创作方向之一,《傻春》《正阳门下》《情满四合院》三部作品构成了他创作生涯的“京城三部曲”。
“两次都是看完剧本之后才发现,根本停不下来”,就这样,“京城三部曲”有了第四部《正阳门下小女人》和第五部《芝麻胡同》。
时值《正阳门下小女人》正在播出,《芝麻胡同》即将上线,我们和刘家成聊了聊关于创作那些事儿。
1
“真实很重要”
有人说刘家成是个“细节控”,具体到实践中,“细节控”刘家成把对“真实”的把控渗透到剧作场景、道具和人物等各个层面。
具体到《正阳门下小女人》这部剧,整个筹备阶段大概花费了大概花费了5-6个月的时间,“这一时间比我以往的作品筹备的时间都要长。”据刘家成介绍,《正阳门下小女人》习惯性地将拍摄地定在了当年《正阳门下》的拍摄地——东城区的草厂胡同。但等到真正建组的时候才发现,社会发展速度太快,当年的草厂胡同已经成为旅游景点,面包房、理发店等现代化建筑随处可见。
这就意味着,年代感找不到了,于是剧组临时决定:必须搭建。“大家在剧中看到的街道、胡同、四合院以及小酒馆都是我们临时搭建的,这也使得我们的拍摄周期不得不往后顺延两个月。”
作为一位地地道道北京人,刘家成对老北京的冬天特别熟悉:“一入冬,家家户户根本没有反季节的蔬菜,只有几百斤大白菜外加一些萝卜。”于是,在道具组把一筐筐西红柿当做道具摆在街道两边的时候,刘家成立刻让人撤了下来。
上半年,特别是两会期间,现实题材回暖成为电视剧行业备受讨论的一个话题。作为第13届全国政协委员,刘家成强烈呼吁一定要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所谓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我认为一是要接地气、深入人心;二是要客观描写、真实再现。 ‘真实’很重要,要求我们无论是古装剧还是年代剧,都要做到对社会真实地反思、感悟和体现。”
谈及选角的过程,刘家成认为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短板,演得了军人的不一定演得了农民,演得了商人的不一定演得了知识分子,每个演员的气质和表演方式决定了自身存在的局限性。“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让演员‘够’着演,而是尽量找到演员和角色之间的契合点。”
从演技来看,倪大红和蒋雯丽都是实打实的演技派,而这两位演技派在剧集刚播出后就“摊上事儿了”。“这起码有十级磨皮”“磨得鼻子都不见了”……这样的负面评价铺面而来,在和刘家成的谈话中,他对这样的质疑声并不回避。
对观众所诟病的调柔技术的处理,他回应道:“但凡技术上出现问题,对于创作者而言就是大事儿。”并表示将在接下来的项目中吸取经验教训,要找到品质更高的制作公司,设置对后期技术层层把关的机制;同时,切忌急于求成,要给到制作充足的处理时间。
2
“不仅仅做记录者”
对人物的塑造要真实、对场景的还原要真实,这并不意味着刘家成只甘心做一个记录者,在他看来好的作品值得反复“咂摸”,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
《正阳门下小女人》最早是以《大前门下小女人》命名,一“大”一“小”形成对比,暗含了小女人大时代、小酒馆大变化的寓意。由于顾及到全国观众的欣赏习惯,最后把北京人“大前门”的俗称,改为了书面语“正阳门”。
有人说刘家成的作品里充满了对弱势群体的怜悯,他本人并不认同这种说法。在《正阳门下小女人》中,徐慧真、蔡全无这些人历经诸多苦难,但他们乐在其中,最终在亲情和友情的帮衬下得以进步和发展。“我们把这些小人物身上的乐观、拼搏加以展现,从而映射出一个大时代的发展。”
剧中人物的名字设定也有特殊的含义。
徐慧真,意在突出“真”,她具备女人所特有的柔情和细腻,她的成功源自于她不忘初心,始终坚持真诚和善良的特质,她的名字和三个女儿的名字连起来是“真理平天”;知者减半,省者全无。蔡全无的名字来源于此,表面上不声不响,实则拥有大智慧,他不为利益所动,坚持用实际行动为徐慧真和孩子们付出;范金友,突出“金” 字,意味着他在乎名利、地位和金钱,是个追名逐利的角色。
刘家成认为,一旦有好的故事,观众之间的界限不会像想象中那样被明确划分。
为了照顾到更多年轻人的审美,《正阳门下小女人》在剧情中增加了以徐家姐妹、贺家姐妹以及侯魁等年轻人的戏份。进入剧集中后段,《正阳门下小女人》将展现两代人的情感和隔阂作为重头戏之一,试图让更多年轻人从剧中人物之间的理念冲突和碰撞中反观到自己的影子。
“不仅仅要做记录者,除了把这些真实的东西拍出来,我希望我的作品可以给人以引领的作用,让年轻人在作品中找到成长的启示,那就是包容。”
透过片子,他坦言希望将“真理平天”的真善美传递给受众,正如剧中徐慧真那样,要凭借自己敏锐的思想和真诚善良赚钱,损人利己的事情绝对不能做。“社会发展太快,我们要跟上步子,但不能把内心的善良和真诚丢掉。”
3
“不喜欢给自己设限”
回溯刘家成的从业经历,可以用“折腾”来概括。80年代中期,因为想从事文艺工作,“半路出家”的刘家成没上戏校就直接凭借从父亲那学来的武术考上了北京京剧院。机缘巧合下,一个电影剧组去到北京京剧院挑选演员,刘家成幸运地被剧组选中,开启了演绎生涯。
由于有一定的武术底子,别人不敢做的武打动作,他统统都敢于尝试,因此受到导演和制片人的一致青睐,从临时演员成为了签约的正式演员。“在签约的三个半月中,我学习了很多东西,这一步迈出去后就收不回来了。”1985年,刘家成从北京京剧院辞职,正式投入了影视创作,做演员导演,也当武术指导。
细数刘家成的作品,题材涵盖范围颇为广泛:早年间的古装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第一部到第三部)均出由他操刀;军旅剧《天生要完美》《高粱红了》和都市剧《何处是我家》《离婚潜规则》也是出自他之手;此外,他还塑造了上文提及的年代剧《正阳门下》《情满四合院》以及农村剧《傻春》等作品。
近些年,“京味儿”成为观众给刘家成贴上的一个标签,用刘家成自己的话来说,这样的标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近几年自己这类作品的集中爆发。
“我自己从来不喜欢给自己设限。” 刘家成提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年的《铁齿铜牙纪晓岚》火了之后,一大波人拿着古装剧的项目来找他;自己的军旅题材作品播出之后,又有大波的人赶来和他合作军旅题材;“京味儿”作品亦是如此。
在题材上,他给自己定了个规矩:短时期内,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如今在电视台播出的《正阳门下小女人》和已经进入送审阶段的《芝麻胡同》已经是他的“食言之举”。
当下,传统电视剧从业者“触网”已是屡见不鲜的事实。刘家成坦言,只要故事真实、人物鲜活,自己并不排斥网剧的创作。在他看来,除了播出平台不同之外,无论是传统电视剧还是网剧,创作的态度都是一样的。
“只是在技术和方法上会略有调整:传统电视剧要尽可能顾及到不同层面的观众;网剧的话,年轻受众较多,照顾年轻人的东西就会多一些,讲故事的手法和节奏要有变化。”刘家成表示,作为导演,不是说要完全适应市场,但一定要关注市场。
采访临近尾声,刘家成透露自己正在筹划一部军旅题材的剧目,该剧将镜头对准航母,着力展现第一批舰载机飞行员的事业与生活,目前正处于前期看景和选景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