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再生抗癌记5: 第五章 好友(长篇连载)
文/杨树德(云南 弥勒)
第三天早上,杨再生邻床的病友有精神了,不过目前俩人都还不能下床,只好边输液边面对面的交谈。真是同病相怜啊,俩人交谈甚欢。经过交谈,杨再生知道了他的病友叫王绕生。为什么叫王绕生呢?病友告诉他,因为他出生时被脐带缠绕住,差点就死了,所以出生后取名绕生,以示纪念。王绕生今年32岁,是水厂的一名技术员,业余爱好历史和文学,喜欢琴棋书画。特别爱下中国象棋,在本市水厂的象棋比赛中多次夺冠。曾多次代表本市参加水厂系统举办的州赛和省赛,成绩都进入了前十名。更为厉害的是,他还能下一对一的盲棋。
真是巧遇啊!他们俩人的业余爱好完全相同。杨再生出生于1957年,今年59岁了。虽然是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但是,不巧他刚刚学会吃饭的时候么,国家遭遇了三年严重的自然灾害,没有饭吃;刚刚入校读书么,又遇到了停课闹革命,没有书读。可以说,杨再生不但缺乏物质上的营养,也缺乏精神上的营养。
杨再生四岁时,父亲在外地工作,大哥和二哥一个在县城一个在州府读书,三哥在家读书不成器,经常有老师上门告状。他不但读书不成器,而且特别不爱做家务活,整天东游西逛的。更有甚者,他对杨再生就像对仇人似的,经常非打即骂,使杨再生幼小的心灵,经常笼罩着一片恐惧的乌云。
杨再生的母亲在福利社开小钢磨磨面。每天早上6点30分离家,要到夜里11点才能回家,中午的饭是杨再生煮了用口缸送去。
杨再生三四岁就学会煮饭了,那时他还没有灶台高,是踩着一个小板凳煮的。那时煮饭先要用明子点燃灶窝洞里的柴,把锅里的水烧开,然后把淘洗干净的红米放进锅里,等米粒煮到一粒能搓成三粒时,用筲箕将米汤控干,然后将米粒倒进放在锅里的甑子里,在锅里放上冷水,用柴火把水烧开,直至把饭蒸熟。
杨再生小时候遇到的主要危险就是挑水了,有几次他差点就连人带桶的掉进井里去了。杨再生家有一对水桶,因为人小,他根本就挑不动,所以每次挑水,他都是借邻居罗孃孃家那对只能挑十公斤水的小桶。虽然是小桶,对于三四岁的杨再生来说,已经是他所能承受的极限了。每次去挑水时,他都得先把从井里提水的棕索隔一段就打一个结,这样他才能握得住棕索的节,把水从井里提上来。他到井栏边打水时,必须先使出吃奶的力气,把装满井水的水桶朝上提一点,然后将棕索扣在石井栏杆上,等养养力气又双手使劲的把水桶朝上提一点儿,又把棕索扣在井栏干上,如此反复多次,才能从井里提上一小桶水。,有时水都提到栏杆处了,由于没有了力气,手一松,水桶又掉到井里去了,只得养养力气,又一点一点地朝上提水。有几次水桶从井栏干处掉下去时,他本能的用手猛然的抓紧了棕索,结果差点连人都带进井里去了。虽然每次挑水都要到离家一公里多的地方去挑,很是辛苦,但是,每次还桶时他都要挑一挑水连着水桶还给罗孃孃家。
由于杨再生小时候的生活实在是太苦了,所以,当他上小学读书识字后,每当看一本小人书或是读一本小说时,那就是他最幸福的享受了。由于他刚刚上学时就遇到了“破四旧”,书店里除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著作外,就没有其他书籍了。而私人家里的书籍,有的或是主动上交,有的被抄家没收都烧掉了,胆子大的藏了几本书,也轻易不敢示人。
杨再生家是没有书籍的,为此,他只要知道哪个好同学家有本小说或者是小人书,他就会跑去人家扫地、挑水,帮人家做活,讨得大人的欢心,想尽一切办法,无论如何都要把书借到手。当然,有些小说书借来时已经是破书了,有的要么没有开头,有的要么没有结尾,有的要么既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他都十分高兴,一有时间就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
杨再生看小说看上了瘾,晚上躺在床上不看上一会儿小说,他就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最终只得爬起来找出自己看过的小说,又重新看一遍。因此,像“四大名著”,《封神演义》《儒林外史》、《聊斋志异》冯梦龙和凌濛初的“三言二拍”和建国十七年的大部分小说,如,《保卫延安》《红日》《红岩》《林海雪原》《青春之歌》《吕梁英雄传》、《铁道游击队》《新儿女英雄传》《敌后武工队》《烈火金刚》《暴风骤雨》、《野火春风斗古城》、《苦菜花》《平原枪声》等,以及《鲁滨逊漂流记》,《静静的顿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外小说,有的他都反复看了多遍了。在去上山挑柴的路上,他经常讲小说上的故事给小伙伴们听,大家听着他讲的故事,不知不觉地就到柴山上了,因此,都喜欢和杨再生结伴上山挑柴。
晚上睡觉有时停电了,他就用手电筒照着看,有时手电筒没电了,他就点燃眀子照着看。总之,他睡觉前一定要看一会儿书,才睡得着觉。
由于他对小说特别热爱,上初中时,杨再生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就是长大了当一名作家。他认为作家不像做生意需要资金,没有资金就做不成,而作家只需要一支笔和几本稿纸,成本很低。为此,他还写了一首《无题》诗勉励自己。诗曰:
“人生几度秋,
壮去老来临。
少小应努力,
老时无愧心。”
后来,通过刻苦自学,杨再生逐渐明白了想当一名真正的作家是多么的不容易啊!他认为一名真正的作家必须做到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拥有包罗万象的各种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的作品来。为此,他不再只读小说了,他不但认真地阅读报刊杂志,了解时事政治,而且还钻研起哲学,医学,科技、军事,航天等方面的书籍。另外,他还参加了成人自学考试,报考了“汉语言专业”,系统地自学了“中国文学史。他还买来一些写作方面的书籍自学。一开始他对“素材、体裁和题材”搞不清楚,又没有老师可以请教,这个问题一直困惑了他很长时间。后来,经过不断的自学,他才弄明白了。他开始向厂办宣传栏,县广播站、县报和州报投稿。当他写的新闻,散文和诗词被厂办宣传栏和县广播站采用后,他就十分高兴。特别是他写的“豆腐块”文章被县报和州报刊登后,他更是欣喜若狂,总要把那些变成铅字的“豆腐块”小心翼翼地剪裁下来,和汇款单回执一块儿保存好。
通过多年的自学拼搏,杨再生已有多篇文章在省、州、县报刊杂志上发表,有的还获了奖。他也先后担任过厂报编辑和州级企业内部刊物的总编。
后来为了解决夫妻长期分居的问题,他改了行,调来和妻子一个单位工作。企业改制时,他写了保证书,申请内退。
内退后他加入了系统老协的活动,参加了市老协象棋协会。几年后,原老协象棋协会主席病逝。市老协主席亲自到他家做工作,希望他来担任市老体协象棋协会主席的工作。起先他推辞说自己工作能力差,象棋水平低,怕胜任不了这个工作,辜负了主席的期望,请主席另选他人。主席对他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工作,并表示他和市老体协将全力支持他的工作,他才答应了。经过市老体协主席主持的改选大会,杨再生正式担任了市老体协象棋协会主席的工作。上任后,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协会的工作之中。多年来,在市老体协的直接领导关心支持下,在协会班子成员和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象棋协会多次受到了县,市,州的各种奖励和表彰,他个人也多次受到县、市和州的各种奖励和表彰。他在搞好协会工作的同时,也在刻苦钻研象棋棋艺,真是“十年磨一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这十多年中,他先后组队到全国各地参加“全国老干部象棋”比赛。真是“南征北战。”他从一开始荣获的全国业余象棋"二级棋士”证书,升级为“一级棋士”证书,再晋级为全国业余象棋“大师”证书,同时也练就了能下一对一的盲棋。
再说杨再生和王绕生,俩人边输液边海阔天空,谈天说地,相谈甚欢。若是谈累了,俩人又用嘴下起了中国象棋。只听这个说,红,炮二平五。那个说,黑马8进7,这个又说,红马二进三,那个又说,黑卒7进1,这个又说,红车一平二,那个又说,黑车9平8”。就这样,俩人你来我往,在楚河汉界上人喊马嘶刀光剑影,炮火连天地下上两三盘盲棋。令医生,护士和家属们都感到十分惊奇。原来中国象棋还可以不用棋盘和棋子,只用嘴就能下棋呢。大家对他俩的好记性,真是由衷地佩服。而他俩呢,真是乐在棋中了。
这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俩人各抒胸臆,相见恨晚,竞成了莫逆之交,以至于当晚护士长来宣布说,你们俩人已经脱离危险期了,明天要将你俩转入普通病房时,俩人竞然异口同声的提出要转入同一间病房的要求,护士长笑着答应了。
杨再生抗癌记3:第三章 反省 杨再生抗癌记4: 第四章 病友 杨再生抗癌记1:第一章 确诊(长篇连载) 杨再生抗癌记2:第二章 手术(长篇连载) 老鹰的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