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一号楚墓之谜:曾发掘出原版《道德经》,专家怀疑墓主人是屈原
湖北省荆门市纪山镇两座被盗的楚墓各出土了一具千年不腐女尸,和一部《老子》竹简,那么不腐女尸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老子》竹简的出土又意味着什么,墓主人究竟是谁?
1994年3月7日晚,湖北省荆门市纪山镇郭家岗村外的田野上出现了一伙盗墓贼。他们不仅洗劫了墓室,还将棺椁中的一具女尸拖出了墓坑,埋在邻近的沟渠中。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随即展开调查,在案件侦破的过程中,考古专家也赶到现场做了勘察。这是一座距今2300多年战国时期的楚国墓葬,墓葬没有封土,规模也不大,墓主人只是作为卿大夫家臣的士一级低等贵族。在这样的楚国,竟然有保存完整甚至千年之后还可以拖动的女尸让考古专家感到十分震惊。我国已经出土的马王堆女尸辛追已经名为“遂”的凤凰山汉墓男尸都是密封良好的。大型墓葬中发现的这具千年不腐的湿尸是货真价值的重量级国宝,但是现在郭家岗可能出土女尸,而且还是比汉朝早了上百年的战国,它的研究价值岂不是更高。1994年4月14日,考古专家终于在盗墓现场不远的泥坑中找到了这具千年女尸,埋藏地下2000多年,又被遗弃山野30多天,这句女尸竟然没有丝毫腐烂,而且四肢关节还可以弯曲,皮肤用手指一按还能弹回来,这句古尸为何会千年不腐?
4月19日,考古专家对这座被盗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由于这座墓葬面积只有十平方米多一点,所以考古队员很快就发掘到了五米的深度。泥土被慢慢清理出去后,厚重的棺椁逐渐显现出来,将残存的木炭和清膏泥清理掉,考古队员惊奇地发现,椁板上覆盖了一层竹席,也保存了下来。构成竹席精美的篾条清晰可见,而且色泽黄中透绿,就像是刚从竹子上破下来一样,在场的人都很兴奋。但随着椁室的盖板被慢慢打开,人们的脸上透露出失望的表情。尽管展现出来的保存条件极为出色,但被严重盗扰的墓葬紧紧出土了一些类似椁室的木质构建:碎陶片、木佣以及捆绑运送棺木的绋绳和丝制品碎片等零星文物。5月10日,考古专家对出土的女尸进行了鉴定,这具古尸是战国时期的,身高1.62米,距今已有2300多年,是此前我国所发现的外形、皮肤、骨骼都保存最完整且最早的一句湿尸,算得上稀世国宝,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研究价值。
在全世界的考古发掘中,古代人的遗骸可以完整保存至今的一般都是干尸,随后专家对女尸进行了解剖。解剖发现,女尸不但体内组织和脏器保存良好,而且血管也没有出现黏连现象。女尸血型为ab型,在女士的肠道内还检测出了多种人体寄生虫以及虫卵,遭显微下观察,这些人体寄生虫卵食物的形态和大小都和现在的新鲜虫卵相像。这一发现将我国实物证实的寄生虫卵的人体感染史提前了将近200年。不仅如此,专家还发现这位2000多年前的战国女尸,竟然是一位长寿老人,去世时她的年龄在70-75岁。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这位老夫在世时丰衣足食,摄入营养丰富。
那么跨越2000多年的岁月,尸体不腐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清膏泥质地细腻,粘性大,渗水性小,有很强的防腐作用。除了使用清膏泥的楚墓密封条件良好外,在发掘时考古队员在古尸的棺木中还发现了一些类似淤泥的东西。经过检验,专家惊奇地发现,这些淤泥的成分竟是中草药。遗憾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已经无法鉴定出这些中草药的具体成分。在考古界流行着这样一句俗语,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战国女尸之所以保存得这么完整,除了深埋密封,缺氧无菌的保存环境以及中草药的防腐作用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墓室内的积水。但是墓室里不是有水就行,这水还有些特别的讲究,墓室中的水由于长期密封以及温差的作用产生一种蒸汽水。
因为盗墓者的破坏,郭家岗一号墓的发掘并没有什么重大收获,唯一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公安机关追缴回来的部分文物。但是当考古人员打开追缴而回盛放丝绸的密码箱时,专家们都啼笑皆非。丝绸上散布着酒精味,酒精可以溶解油脂、蛋白质在内的有机物。在古代,丝绸是天然蚕丝制造而成的纺织品,而蚕丝的主要成分就是生物蛋白,追缴回来的丝绸,朱红凤鸟纹织锦的色泽美轮美奂,尤其是提花织锦中出现的对龙对凤对鹿花纹图案,更是见所未见。但遗憾的是,由于被喷洒酒精又遭到反复揉搓,这些丝绸已经残破不堪。
和郭家岗一号墓被盗时间差不多,同样在郭店村又出现一起古墓被盗案。接到报案后,考古人员迅速赶到现场。这是一座带墓道的土坑竖穴墓,墓葬为“甲”字型结构,分有头厢、边厢和椁内,墓道开口十平方米左右。考古人员首先对没有被盗扰的边厢进行了清理,打开边厢,里面也有些蒸汽水,眼前的景象让考古人员感觉又有了希望。随着发掘的深入,在蒸汽水里面发现了很多器物,这些器物有箭镞铜器等。接着考古人员开始清理头厢,人们试图在水中寻找些什么,这时一枚竹简漂了上来。竹简,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也指写了字的竹片,先秦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
竹简上面的文字往往记录着当时的一些重要信息。竹简经过削制,又经过2000多年的岁月侵蚀,按理来说应该早就朽烂了,但是眼前的这片竹简却依旧坚韧挺拔。然而,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更大的收获还在后面。在头厢的北侧,大量散乱的竹简漂浮在水底,除了个别残断,大部分都保存完好。经过清理统计,这批竹简共有804枚,其中写有字的竹简有730枚,共计载了13000多个楚国文字。这些文字全部都是儒家和道家的典籍,其中道家典籍两篇,分别是《老子》和《太一生水》。儒家典籍有14篇,分别是之《缁衣》《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五行》《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闻之》《尊德义》《六德》《性自命出》《语丛一》《语丛二》《语丛三》《语丛四》。但让人感到奇怪的是,这16篇文章只有又名《道德经》的老子和《礼记》中的一篇《缁衣》一直广为流传外,其余的14篇都不见经传。通过对郭店墓葬出土文物的分析,专家推断墓主人应该生活在公元前四世纪中期,到公元前三世纪初,距今2300年左右。
经过研究整理,1998年《郭店楚墓竹简》正式出版,在世间广为流传的《老子》俗称《道德经》共81篇5000多字。但是郭店出土的老子只有甲乙丙三章2000字左右,这又是为何呢?由于文言文解读以及断句的问题,古代文人在著述时一般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曲解甚至增删典籍,那么郭店版的《老子》是否遇到了这种问题?一部分专家认为,郭店版《老子》是传世版《老子》的母本,后人正是在这部2000字《老子》的基础上著述出现了现在5000字的《道德经》,再加上墓主人生活的年代和老子相差不到300年,那么这郭店版的《老子》自然也就最忠实于原著。但其他专家却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郭店版《老子》只是一个节抄本,意思是在郭店版《老子》之前还有一个相对的完整版,郭店版只是一个节略版。
章节、字数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新的疑问又来了。传世版《老子》第19章记载着“绝仁弃义 民复孝慈”这样一句话,意思是只有摒弃了儒家所倡导的仁义,人们将恢复慈孝的本性。一直以来,这句话广为人们所诟病,如此直白地喊出绝仁弃义这样的口号,似乎还是有些违背情理。而郭店版《老子》出土,也澄清了这个疑案。郭店版《老子》甲篇中写着“绝伪弃虑 民复孝慈”,很明显道家在最初阶段排斥的绝不是仁义。假冒老子言论,诋毁儒家仁义,正是因为这样的行为造成了自汉以后,儒道两家延续2000多年的对立。至于14篇典籍为何会消失在岁月中,考古界仍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那么拥有这批珍贵典籍的楚人会是谁呢?在郭店一号墓出土的漆耳杯上刻着“东宫之师”四个大字。结合竹简的内容,这就是一套完整的高等级教材,那么这位楚国东宫太子的老师又会是谁?从墓葬形制和器物纹样来看,专家推测郭店一号墓的墓主人下葬年代在战国中期偏晚,约为公元前300年上下。这个时期刚好是楚怀王时期,而怀王在东宫时的老师正是屈原。然而,关于墓主人的身份还有另一种说法,那就是著名学者慎到。怀王在位时。慎到是太子横的老师,甚到卒年大约在公元前297年到296年,这个时间和郭店楚墓下葬年代最接近。到底是屈原还是慎到?由于没有旁证,专家始终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