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匪杜立三专打沙俄,暗中勾结日寇作恶多端,最终张作霖被消灭
清末民初,辽西有一号悍匪,手下匪帮装备日械,不但有枪还有炮。平日里横行霸道,欺凌百姓,作恶多端。但却因多次抢劫沙俄军队,又顺应了当时的社会意愿,得到了“包打洋人”的称号,而背后却勾结日寇为其卖命。他就是民国初期东北的一号风云人物,辽西地区最有名号的匪王,甚至大有争霸东北架势的辽西巨匪——杜立三。
杜立三,原名杜国义,祖籍天津,家里是一方绿林豪强,闯关东时一家人来到东北落地生根,盘踞于辽西青马坎。
这杜立三一家上上下下都是颇有名声的江湖人,在青马坎落草为寇发展壮大成了当地巨匪,很多村子都遭到杜氏匪帮控制,大量流寇听说了杜氏匪帮的大名纷纷前来投靠,一时间以青马坎为中心方圆十几公里都成了杜氏匪帮的核心地盘。要说这杜立三是如何从一方匪首,发展壮大到有资格争霸东北的呢?
我们把时间回到1894年,当时清朝在甲午战争一败涂地,北洋水师近乎全军覆灭。地面部队在朝鲜也溃不成军,主帅叶志超临阵脱逃,副将左宝贵阵亡,日军一路猪突猛进越过了鸭绿江,东北形势岌岌可危。
当时东北正遭受自然灾害影响,尤其辽河河段因年久失修,时常在汛期发生洪涝灾害,正所谓“九河下梢,十年九涝”,连年受灾的辽河周边民不聊生,满目疮痍,这种环境就必然会催生出大量落草为寇的人。
原本在青马坎称霸一方的杜立三 ,就是在这时候发展壮大,在辽西地界选择落草为寇的人无不把杜立三奉为道上的大哥大。也就这样日本人伤到了杜立三,双方一拍即合,杜立三得到了日本人的金钱和武器支持。日本人资助杜立三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扩大自己的仆从势力,利用规模庞大的土匪组建一支军队,给跟自己竞争东北控制权的沙俄添堵。
至于日本人为啥会找到杜立三,原因是杜立三跟一般土匪不太一样,他的控制区里遍布壕沟,碉堡。尤其是青马坎各种明哨,暗哨。碉堡、地堡、暗堡还用堑壕串联起来,简直被修成了要塞。清朝官军和巡捕也曾经试图剿灭杜立三,但每次进攻栽在这堆防御工事下。好家伙“厨师不看菜谱,改行看兵法了”。就冲着这水平,与其说杜立三是土匪,不如说他是一方军阀还差不多。
而日本人就是冲着他这实力,才找上门来的,两家当下一拍即合。日本人提供钱粮和军火,捎带手帮他训练下属使用火炮和掷弹筒。杜立三负责去打劫沙俄军队,所得物资全归杜立三所有。
这买卖对杜立三来说保赚不赔,只要有钱有粮,有枪有炮,那土匪崽子要招多少就招多少。杜立三愿意当这个马前卒,他倒也不是冲着什么民族大义,真民族大义的话,他也就不会跟日本人勾结了。很大程度上,他有着私心,他想要扩大自己的势力。
当时由于沙俄侵略,其军队残暴程度远超日军和英法军队数倍,所到之处生灵涂炭。因此民间社会上有很强的反俄倾向,杜立三去打俄国人就是想打着“顺应民意”的旗号来壮大自身。这杜立三倒也是不傻,虽说日本人给了枪炮,但那俄国人也不是好对付的,毕竟日本人提供的火炮最大不过37毫米,至于掷弹筒,也就欺负欺负步兵,那俄国人手里可是有着122毫米的大家伙。拉出来比一比,那37毫米战防炮宛如牙签,显然是他杜立三吃亏。
对于土匪而言赔本的买卖不能干,于是杜立三把目标锁定在了小股俄军巡逻队和辎重队身上。杜立三在每次行动前都会亲自选定伏击地点,清新部署火力点,争取杀俄军一个措手不及,干净利落地结束战斗。俄军小股骑兵和步兵巡逻队是不可能携带掷弹筒和小口径炮的,这一来一往,俄军小队频频翻车,被打得人仰马翻,丢了众多士兵性命也丢了不少的枪支弹药和粮食。
于是俄国人也只能一边通缉杜立三,一边收买各路胡子对付杜立三。一时间杜立三名声大噪,投靠他的人也越来越多,杜立三的地盘也扩大到了海城和辽中一带。其不但抢钱还要命的恶名很快传开,各个县城晚上都城门紧闭,生怕杜立三打上门来。人们在畏惧他的同时,也给他送上了“包打洋人”的称号。当然杜立三自是不会打自己的金主的,他想要壮大实力还需要日本人扶持呢。
辽西巨匪杜立三的事情很快就传进了东北总督徐世昌的耳中,这徐世昌怎么说也是一方大员,眼皮底下土匪小大小闹多少还能睁一眼闭一眼。但杜立三都威胁到多地县城的安全了,大有拥兵自立的意思,那自然是不能再放任其为非作歹了。
于是徐世昌决定趁着局面还没有发展到无法控制的地步,先下手为强除掉杜立三。但之前官府也剿过几次杜立三匪帮,每次官军都被打得落花流水。一时间徐世昌也没有好主意,直到他想起在新民府当巡防统领的张作霖也是土匪出身,必然有对付土匪的经验,于是任命张作霖想办法除掉杜立三。
张作霖刚刚接到任务时也很为难,且不说杜立三是他道上的磕头大哥(当初张作霖因为得罪了杜立三,被一路追杀了上百公里。要不是有汤玉麟从中调解,估计张作霖小命早就没了,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张作霖才和杜立三拜把子。)。就杜立三在江湖上的名号,也不是想动就能动的。况且杜立三势力强大,连俄国军队都拿他没辙,自己这百十号弟兄又能如何呢?所以强攻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强攻的。
正要搞定杜立三只能智取,于是张作霖打着结义兄弟给大哥找份正经差事的名号,把请帖送进青马坎,称徐世昌正在诏安,请大哥杜立三到新民一聚。张作霖那是做足了工作,又是贺礼又是请帖。但这杜立三生性多疑,虽然心里也想接受诏安,做个受朝廷承认的军官,名正言顺的控制一方。但转念一想,张作霖平日跟自己不冷不热,这时候突然献殷勤,背后必然有诈,于是果断拒绝。
一计不成,张作霖又生一计。这次他把目标转移到了一个名叫杜泮林的人身上,这杜泮林是秀才出身,在胡子里也有颇受尊敬,至于为什么尊敬他,因为他是杜立三的同族叔叔兼青马坎杜氏匪帮师爷。
张作霖这次不但备上了更丰厚的礼品,还特意为杜泮林引荐了徐世昌派来的专员殷红寿,三人饭桌上推杯换盏聊得特别开心,殷红寿表面上做足了诏安的准备工作,还给杜泮林看了徐世昌签发盖印的诏安状。
杜泮林是个秀才,虽然在东北尤其是辽西土匪中备受尊敬,但早就想要诏安了,毕竟绿林并非长久之计,哪天真惊动了朝廷,发大军来征讨,再坚固的堡垒防线也要吹灯拔蜡。于是杜泮林在确信诏安确有其事以后,给杜立三写了一封信,信中内容是:“游侠非终身之事,梁山岂久居之区,一经招安,不仅出人头地,亦且耀祖荣家。”话里话外就是告诉杜立三,赶紧来诏安吧!
杜立三看到自己叔叔兼师爷寄来的信件,总算放下了顾虑,决定前往新民接受诏安。但这杜立三也不是没有准备后手,他在起身前通告了各营各寨兄弟和沿途的绿林人士,叫他们沿途多设哨卡,派遣探子侦察情况,如果有风吹草动就立刻攻打新民和奉天。一切都安排妥当以后,杜立三带着十几名亲信保镖起身赶往新民。而张作霖这边也安排了探马,随时探查杜立三匪帮的动向,以防对方使诈或者半路脱逃。
张作霖和殷红寿为了消除杜立三的疑心,在杜立三一到新民之后就大摆酒宴为其接风洗尘。席间张作霖只带了2名贴身人员,杜立三一看就这几号人那自然不是自己十来号人的对手,于是心想“张作霖似乎却有诚意”,便放下戒心大块吃肉大口喝酒。
酒足饭饱之后张作霖又带杜立三去见诏安专员殷红寿,这殷红寿见到杜立三以后那是赞不绝口,不断称赞杜立三打俄国人替朝廷替民族出气,是响当当地大英雄。还许诺称朝廷决定免除他的罪,诏安升官,以后为朝廷效力。
可能是殷红寿献殷勤有些过头了,杜立三感觉有些不对劲,于是托醉请求回去休息。殷红寿见杜立三起疑,也就不便多留,假意送独杜立三出门。就在杜立三向殷红寿拱手告别之时,遭遇埋伏在附近的官兵突然暴起发难,将杜立三五花大绑。杜立三的保镖一个个酒足饭饱正在休息,没来得及反抗就被张作霖的下属制服,当天晚上杜立三被秘密处决。
青马坎杜氏匪帮在听说大当家的被杀以后群龙无首,一些人选择投降,一些人散伙,少数人顽抗到底被官兵剿灭。就这样,叱咤一时,号称辽西匪王,手下拥有近千号人马,武器装备强悍的杜立三,成为了历史中的一丝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