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无数网友嘲讽为“疯子”,竟是第一个获菲尼尔奖的人,潘建伟
反复地推断,无休止地修正,就能在科学上取得毋庸置疑的进步。
近这几年,量子霸权,量子通信频繁的出现在大众视野”。不仅是在国内,就是在欧美也有对中国量子霸权的讨论也。
正是有一个人带领着中国了开创属于我们自己的量子通信时代,并使得中国在这一领域遥遥领先其他欧美发达国家,站上了世界最前沿。
他的论文被科学杂志评为年度全球十大科技进展,以及被自然杂志选为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也第一个拿下菲尼尔奖的中国人。
他是中国科学院曾经最年轻的院士,在他的培养下,有两名学生也成功的获得了菲尼尔奖。
菲尼尔奖每两年颁发一次,主要是授予在量子电子学和量子光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青年科学家。
而他就是中国量子之父潘建伟,他为什么遭到网友的质疑呢,为什么说他是疯子。
1970年潘建伟,从小就在物理方面有着惊人的天赋,1987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
1996年硕士毕业后,成绩优异的他被导师推荐进入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就在这个时候量子通信已经被欧美发达国家研究出来了,但在国内对量子通信这一块一穷二白,甚至没有相关的研究课程。
在潘建伟的心中,他见识到了国外科技的高速发展后,发誓一定要带领祖国齐头并进。
出国留学后,潘建伟首次接触量子通信这个领域,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从今往后一头扎进该领域中。因为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都流淌着一种自强不息的意念。
自1997年开始,每年假期他都会回到中国科技大学带领相关的研究人员开展量子信息领域的研究,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1999年,潘建伟作为第二个的量子态隐形传输实验取得了重大突破,被社会各界公认为量子信息实验领域的开山之作。
这一年欧洲物理学会将其评为世界物理学的年度十大进展,美国科学杂志将其列为年度全球十大科技进展。
2001年,潘建伟回归祖国,并且获得了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的大力支持。
因为有了足够的资金,潘建伟便在中科大内开始创建中国首个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实验室。
可能对很多读者来说,量子通信是非常陌生的词语,其背后的研究是更侧重于量子力学。
本质上也并非是解决大家主观意识中以为的通信传输问题,实际上解决的是怎么样让大家的信息传输更为安全和高效,更为准确的说法是量子加密。
传统的通信安全都是采用了一个类似高难度的数学题,想要解开这道数学题并不容易,普通人很难做到。
但是不排除会有那种特别聪明的人可以掌握解题的规律将其解开,即人们普遍知道的黑客,想要盗取信息,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所以量子通信就是将其信息加密的方式进行改变,用的是物理现象加密。理论上来说是不存在任何被破解的可能性,是绝对安全的无可复制。
在2003年,潘建伟带领团队首次实现了纠缠态纯化以及量子中继器的成功实验和首次成功地实现了自由量子态隐形传输,此举震惊中外科学家。
在这个基础上,2005年发表了13公里自由空间纠缠光子分发朝向基于人造卫星的全球化量子通信的论文。
尽管这对中国的量子通信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但13公里远远不够,随后在他和团队成员的努力之下,一年之后就将这个距离达到了100公里以上。
这个时候国际上只有三家相关的量子通信科研小组实现了该方案。
潘建伟团队就是其中之一,甚至后来居上,弯道超车,远远超过了早已在该领域研究多年的欧美顶尖实验团队。
2014年中国的量子通信可以确保在200公里内的信息的绝对安全,得于潘建伟带领科研人员攻克难关,不懈努力。
同年,京沪干线量子保密通信工程和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工程正式实施,若一切顺利,中国可以在2030年率先建成全球化量子通信卫星网络。
原本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远远落后于其他欧美国家,现在在潘建伟等优秀科研人员的带领下。
已经赶上了美国等欧洲大国,甚至将其远远甩在身后,走在世界量子通信最前沿。
潘建伟在自己研究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帮祖国培育下一代人才。
他的学生陆朝阳和陈宇翱都是先后获得了菲涅尔奖。
这不仅仅是实现了他一直以来的理想抱负,更是给他的人生带来了不一样的转机。
潘建伟是属于中科院引进的国外留学杰出人才,对于这类留学尖端人才。
国外给出的待遇甚至比国内好出好多倍,甚至会远远优于国内的条件。
但即便如此,也并没有能吸引到潘建伟,因为在他的心中,永远远比这些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国家的利益。他所学到的知识都是为了报效祖国,为祖国日后的发展做贡献。
2016年8月16日,世界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由潘建伟和陆朝阳师徒联手研发。
主要是配合多个地面站进行量子密钥的分发等工作。墨子号的发射进一步拉大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与其他国家的距离。
同时也标识着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必定会进入天地一体化的量子通信范围。
墨子号是人类文明前进的一大步,也是在中国科学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0年2月14日,潘建伟、包小辉等团队在实验室中成功实现了长距离的量子纠缠。
虽然只有22公里和50公里,却已经代表中国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在每一寸距离的延长上,都倾注了科学研究中的无数心血。
同年的12月4日,潘建伟带领团队研究发明的光量子计算系统超越当下最快计算机的一百万亿倍,再次创造了世界奇迹,将全球量子计算又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潘建伟万万没想到的是因这个发明闻名于世,将自己推上了风口浪尖。
随着量子通信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曝光率也随之上涨,甚至一些媒体记者开始对其进行采访。
为了能够让所有人能更好地理解自己所研究的量子通信,潘建伟假设量子通信就是心电感应。
也正是这样,很多网民群众质疑起了潘建伟的量子研究,认为该研究和实验都是假的数据,是完全不存在的。
小编在这里就和读者们科普一下量子通信,通俗来说就是在数据传输的a和B之间需要有一个中枢基站存在。
本来手机上的数据从a传到B的过程中要经过这个中枢基站,而中枢基站会保存并记录大家传输的信息。
当然意味着有信息泄露的可能性,而但是量子通信则是运用光量子系统代替了这个中枢基站。
光量子系统采用的是量子通信模式,不需要在中枢基站中保留任何数据。
从光量子系统传出的信息将会直接输送到B端口,光量子系统不储存任何的数据,自然而然就没有任何信息泄露的可能性。而这个研究的重要之处在于信息安全的保障。
潘建伟是想要让大众更好的了解量子通信,频繁使用专业名词,想必很多人会不理解,所以我们不能因此就全盘否定他的研究成果。
毕竟都是能够被世界各大国家承认的研究其真假性和可行性,不用等到普通人质疑,首先就会受到该领域专业人士的质疑。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经过多方考证推演之后得出的结论绝对比公众从字面理论上来验证要可靠。
中国过往可能很多科技领域方面都不如西方发达国家,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也有各方面领先的时候,大家应该为此骄傲自豪。
在当今各国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确保我国信息传达的安全是必不可少的。
有了光量子通信后,可以杜绝间谍窃听和破解国家机密,为我国的信息安全构建了坚实的壁垒。
潘建伟在始终如一的专注从事一件事情,证明中国人靠自己也可以做很好的科学。
他带着团队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带领中国的量子通信领域走到世界最前端。
他的才华也是大众所公认,他为中国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在他的身上的头衔,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九三学社第13届中央委员会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等诸多头衔外。
还有一个最让他和我们最骄傲的身份,中国人。
正是有潘建伟这类中国人的存在,才能让中国科技领域在改革开放后的短短几十年里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基于本身对于科学研究的热爱他们不断为国家建设做出努力的,更多的是源自于内心渴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