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化系列之蹄铁史话
《庄子 马蹄》载“伯乐日:‘我善治马’烧之,剔之, 刻之,雒之,连之以羁罩,编之以卑皂栈”¨。刻之指“削其甲”即为马削蹄,保持马的蹄甲整齐,利于马长途奔驰。为保护马蹄,古人早期用皮革把马的蹄子包裹起来。汉恒宽《盐铁论》载革制的马鞋,称为革鞮…而革鞮就是革制的马掌。史书记载“教晋使者做马蹄木涩,木涩四窍,马蹄亦凿四窍而缀之,驼蹄则包以牦皮乃可行”。南宋曾季狸《艇斋诗话》载增木之品椵木涩,木楸、木桑、木梨、木白杨。椵柚属另;杙、枷、楸、桑、梨、杨材质坚韧耐磨以制木涩。
牛津《技术史》:“马蹄铁给马钉上蹄铁大大地增强了马的效率。不仅保护马蹄,还使马蹄更坚实地抓牢地面,对骑乘与驾车都很有利……马蹄铁或许是罗马人的创造;在罗马hipposandal称之的马鞋很常见,是种光滑的铁盘前端弯成环、用附有钩、环等的铁板固定于蹄底用于保护马蹄。有道马鞋带有钉状使马蹄抓牢地面于鹅卵石与各样的坑洼地面。
杜甫《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骢马新凿蹄,银鞍被来好。是讲凿蹄。唐诗中还有“四蹄不凿金砧裂”句。宋《古文苑》:落当为烙,谓烧蹄烙蹄,令坚而耐踏。是为烙蹄。烙蹄用烧过的蹄铁烙马蹄底部起白烟。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使虏,旧唯使、副得乘车,三节人皆骑马。马恶则蹄啮不可羁,钝则不能行,良以为苦。讲那时对马护蹄不尽完善。
南宋赵汝适《诸藩志》卷载大食国马:其马高七尺,用铁为鞋…五代至南宋末年蹄铁技术被作为一域外事物而被不断引述中原地区却没实际运用,而是要到元代时才被广泛用马铁蹄。十五世纪明代尹弼商征建州征马使用冰上蹄铁;朝鲜《增补文献备考》记有明成化三年尹弼商发明蹄铁之事。后中国蹄铁逐步传至朝鲜、日本、东南亚诸国。
“刻之”指的是 “削其甲”,即给马削蹄,其作用是使马的蹄甲整齐,有利于马的长途奔驰。此后削蹄作为一类常见的护理蹄掌或诊疗蹄疾的手段流传下来,《齐民要术》“治驴漏蹄”之法中这一步骤。可以说,削蹄技术的发展为蹄铁的出现在兽医学面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朝鲜史籍《增补文献备考》记尹弼商发明马蹄铁事,发生于一四六七年尹弼商所发明“代葛”同现代马蹄铁是有相似之处,但所用“子铁”有可能是在掌下,而不是用于将铁掌固定于马蹄上。在功能上两者也有所差异,其重点为防滑而不是防磨损,这与江浙一带的脚涩功能更为接近。该记载对于尹弼商发明马蹄铁所记甚为详细,但结合之前所述文献来看,北方草原区域早已出现马蹄铁,这里所说的“古者马无铁”并不确切,所提供的蹄铁发明年代也过晚。
从文献史料来看,中国古代很早就掌握了护理马蹄的技术,但并没有确切证据表明唐代以前就使用了蹄铁。古代文献中对蹄铁的明确记载始于五代时期,广泛分布于西北、 蒙古草原等地区,甚至可能在华北北部山区已有使用,但在中原地带却很罕见,直到宋末之前被人还视为域外事物。关于材质与使用等方面,从李曾伯所说“健马铁裹足”以及《增补文献备考》“以葛编蹄”等记载,可看出除用铁锻打马掌外,在早期阶段或出于简易考虑,可能使用过葛藤等材料制作的马鞋,其使用方法是包裹而不是钉在牲畜的蹄掌之上。元朝建立后,蹄铁开始在北方流传使用,并根据各地自然条件、交通运输状况的不同,用蹄铁来减轻牲畜蹄磨损的技术知识与当地用钉鞋防滑的知识发生了交汇与融合。
欧洲马蹄铁最早可以追溯到凯尔特人。大约2000年前或者更早,他们就想到将马蹄铁嵌在马蹄上。罗马人通过不断地改变厚度,宽度与材质,进一步改造了马蹄铁。较之前,这是一款更大的马蹄铁,明显体现在前蹄。尽管这么多年过去了,但是这款式仍为现代人所热衷。
马蹄铁作用:
1、保护马蹄免受磨损。
2、保护马掌的情况。
3、可用于纠正幼马腿的长势。
4、提高马的活动速度
5、解决跛行或者相关的问题。
6、装有防滑钉的马蹄铁,在马术比赛中更胜一筹,比如障碍赛、综合赛。
钉蹄工具
在制作马蹄铁和钉蹄的过程中,需各式各样的工具。
1. 在锻造马蹄铁时,需要使用不同的锤子。
2. 修剪马蹄工具:尼龙锤、蹄尖刀、修蹄刀
主要用于修剪马蹄的承重边缘、蹄底、蹄叉。
3. 三种钳子:
剪蹄钳 当蹄壁有很多边缘角质,不太方便用修蹄刀处理时,可以用剪蹄钳除去。
卸蹄钳 轻松卸去原有的马蹄铁,无损马蹄
拔钉钳 卸马蹄铁的时候用于拔出马蹄钉
用拔蹄钳把钉子从马蹄铁上卸下
4. 钉蹄锤、压钉钳和蹄凿
钉蹄师使用一种特殊的钉蹄锤,将马蹄钉钉入马蹄壁。这种锤可以将力量集中在马蹄钉上。钉蹄时,钉子剪断后仍有部分露出蹄壁,此时需要用蹄凿在蹄壁上凿出一个洞,再用压钉钳把外露的钉子压到洞里。
从左往右依次是:压钉钳、钉蹄锤、蹄凿。
5. 马蹄锉
马蹄锉可以锉磨马蹄,使其变得更加平整。
6.冲头锤
用冲头锤可以在马蹄铁凹型槽内凿出适合马蹄钉使用的孔。不同尺寸的马蹄钉需要不同的冲头锤。
马蹄铁
马蹄铁由上部(A)和两个分支—左侧(A)和右侧(B)组成。马蹄铁按照马蹄的形状铸造。左侧A总是比右侧B略宽一点。
马蹄铁的特点:
1. 马蹄铁都有正面(触蹄面)和反面(触地面)
2. 马蹄铁都有内侧和外侧
3. 必须平整
4. 正面必须足够宽大能覆盖到马蹄的蹄底、蹄叉、白线。
5. 触地面马蹄铁有个凹型槽。马蹄钉孔均匀地分布在槽内。一般马蹄铁都不是通槽,这样马儿才能集中力量在马蹄铁的上部。凹槽的深度应为马蹄铁厚度的2/3。
6. 马蹄铁两侧的第一个孔应该相距马蹄铁宽度的1-1.5倍。除此之外,两侧分别还有2-3个孔。前蹄,马蹄铁的最后一个孔不能超过一半侧面长度,这样马前进的阻力才能尽可能地减小。后蹄,最后一个孔应该靠后。
7. 在后蹄部分,马蹄铁应该比马蹄大、长。因此,马蹄的边缘承重部位才能足够支撑马儿行进过程中产生的压力。
8. 马蹄铁需要有蹄唇。单蹄唇的高度是马蹄铁厚度的1.5-2倍,防止左右摇晃。
蹄锤
9. 后蹄马蹄铁,一般使用双蹄唇。
10. 前蹄马蹄铁经常采用微翘的蹄唇,向上弯曲的曲线(如下图红箭头A处)。这样,马蹄才能更容易抬起。
马蹄钉能确保马蹄铁牢固附着于蹄匣,而且大小必须恰好符合马蹄铁上的孔。
马蹄钉由三部分组成:
1.顶部(a).新马蹄铁的顶部会比表面突出。但是当马蹄着力于地面时,马蹄钉会与马蹄铁结合地更加牢固,从而不会掉落。
2.柄部(b),是指马蹄钉最长的一部分。为了减少钉蹄时对蹄壁的伤害,柄部设计得比顶部细。
柄部必须紧密地嵌入马蹄铁的孔中,不能有任何松动。这可以防止壁裂。
3.斜点(c)
大约十分之一马蹄钉的末端,被称为斜点。斜点的一面是倾斜的,所以当马蹄钉嵌入蹄壁时,会朝向外部。
当马蹄钉嵌入马蹄的白线处,会从蹄壁凸出。然后将露出蹄壁的钉子压到钉蹄师用蹄凿凿出的小洞中。
钉蹄的益处:
1. 保护过度磨损的承重边缘
2. 合适的马蹄铁对维持和改善马儿正常的身体构造和步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防滑钉可以帮助马儿在湿滑的路面上顺利行走,比如室外比赛潮湿的地面上。
4. 特殊的马蹄铁可以改善甚至治疗马蹄疾病。
钉蹄的弊端:
1.不舒适:可以想象一个奇怪的物体被钉入马蹄的感觉。
2.或多或少限制了马的正常行走。
3.马蹄钉对蹄壁造化了一定的伤害。
4.马蹄更易变干
5.马蹄铁增加了震动
通过锻造高质量的马蹄铁,避免使用不必要的钉子与注意方位,就能大大减少钉蹄的弊端。总的来说,在很多情况下,钉蹄是正确的选择,只要方法适当,并加以照料。简而言之,好的钉蹄技术是马匹护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蹄铁是钉在马蹄外周的角质层上的,角质层没有神经线,如同人的指甲一样,钉马蹄铁马是不会痛的。
马的蹄甲跟人的指甲一样是要生长的所以要修钉蹄铁。中国传统的钉马掌在地中间立有两根粗圆木,顶上一根粗木横梁。钉马掌时先将马拴在木柱上,师傅手持带木把的极快的削刀,搁置高木凳搬起马腿把马蹄压在木凳上,用力把马蹄削平。钉马掌的师傅拉风箱吹火将马蹄铁在炉中烧红,再用铁锤将马蹄铁打成马掌大小的半圆形的铁马掌并预先打眼孔,铁掌对准马蹄用锤将长约半寸的铁钉钉进马掌,要使铁掌钉稳在马掌上不能钉入肉内,要钉得牢不脱落让马走得舒适。四只马掌钉好后马匹即可以松绑,恢复行动。换上新马掌待磨损后无法行走时再换马掌。
修蹄与钉蹄是马匹养护至关重要的部分。钉蹄促进马匹健康,正确的钉蹄能够延长马匹的使役时限。帮助支撑和维护已经存在的伤病,马蹄的承重与受伤有着紧密的联系,正确的钉蹄能够减少马匹在日常造成的创伤,因此钉蹄师傅要足够专业。
蒋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