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朔迷离的抗战中唯一一次中日舰队交锋-虎门海战
虎门海战在很长一段时间不被学界所知晓,一则是因为民国海军中抗战前海军部为闽系把持,抗战后又主要提拔电雷系,粤系总体上没什么话语权;不过随着时代发展和学术研究的进步,两岸在粤系海军抗战问题上取得了很多成果,虎门海战的研究也就逐步开展了起来。当然,要是说普通大众了解这个事,其实还要感谢萨苏老师,虽然近些年网络发达了,回过头来看萨苏老师的文章有些地方值得商榷,不过当年还是起到了很好的启蒙作用。
对于虎门海战的情况,目前学术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在这里笔者就结合比较新的成果,尝试着再次叙述一下这次战斗。其实发生在1937年9月14日的这次海战,日本海军没太当回事,毕竟未来还要打很多大仗,这样的战斗日本人不是很重视也能理解。不过中国方面因为它是全面抗战爆发后少见的中日海军舰队对战,所以着墨较多。
中央海军主力毁于日军空袭,这才显示出虎门海战的特殊,图为日军正在扶正被击沉的“平海”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次战斗,中国海军实际上是舰队、要塞和空军协同作战一个经典战例,在民国海军史中确实比较少见。虎门要塞是中国防卫珠江口的重要军事设施,虽经多次战火损毁,不过鉴于其特殊的地位,清政府还是于19世纪70年代开始重建,装配德国克虏伯和英国阿姆斯特朗新式火炮,经过15年建设,虎门炮台再次成为扼守南疆海口的基石。
上海吴淞炮台的阿姆斯特朗大炮,虎门要塞曾装备同型火炮
民国之后战乱频繁,虎门炮台逐渐年久失修,直至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检修。经过陈庆云、李洁之和陈策等人的经营,虎门要塞建筑结构进一步完善,火炮也得以整修,并且李洁之还亲赴香港购买配件,虎门要塞“各炮皆全,未有不能施放者”,最终该要塞“纵勿敢夸为金汤之固,亦足以控制敌舰,固我门户而有余矣”。
已经成为博物馆的虎门要塞横档炮台1号台池
那么日本人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攻击这个要塞呢?其实从日方资料可以判断出日军的目的,虽然没有直接文献记载。全面抗战爆发之后,日军主要进攻方向在华北和长三角地区,对于华南地区,则是切断大陆于香港的联系,断绝海外援华补给线,最终迫使中国人民屈服。所以日本人自1937年8月起就不断进犯珠江口,不过似乎这些行动以骚扰为主,估计是日军对于虎门要塞的具体布防情况并不十分了解。1937年9月13日,广东方面出现了空军误炸“海周”舰的情况,日本人认为中国军队内部可能有罅隙,有机可乘,因此特派军舰发动试探性进攻。
“夕张”号轻巡洋舰艺术画
9月14日,日本海军出动军舰攻击虎门要塞,中国方面则出动舰队截击。中国方面记载的敌舰数量有3艘、5艘和6艘之说,各有各的支持者,其中官方记录为5艘,其实这个事情很好解决,查查日本方面的记录就是了。根据日本方面记录,参战的包括“夕张”号轻巡洋舰和隶属第29水雷战队用于护卫“加贺”号航母的“追风”、“疾风”号(两舰为“神风”级)驱逐舰,只有3艘。其实想一下也可以理解,如果日军出动5艘军舰,肯定敢于强吃只有两艘军舰的中国舰队,至于吃不吃得了另说。
“肇和”号巡洋舰艺术画
日军进攻后,中国海军出动“肇和”号巡洋舰和“海周”号炮舰前往迎敌。根据中方记载:“十四日凌晨,“海周”与“肇和”两舰奉命由大虎开出,搜索前进。其时曙光初显,航至沙角炮台正横,即发现敌舰黑影,急以信号报告要塞陈司令及“肇和”军舰。三分钟后,敌向“海周”舰发炮,我舰当即还击,“肇和”接要塞信号即加速前进,向敌舰攻击,经三次修正弹着,卒于距离一万一千米之射程将敌旗舰命中,其时双方炮战逐渐增强,我要塞炮亦加入攻击。
“海周”号炮舰,该舰到中国后在舰首安装了一门120毫米炮,舰尾装备4门维克斯40毫米乒乓炮,火力远不及“肇和”
二十分钟后,敌舰队形紊乱,判断其已开始撤退,我“肇和”舰舰长方念祖以勇敢决断下令横船,使舰首尾及傍炮一齐集中射击。总计炮战三十五分钟,敌旗舰“夕张”号被毁,逃约十海里后沉没,尚有二艘负伤,我“海周”舰舰尾中弹三枚,死士兵三名。闻敌指挥官阵亡,惟未能查出姓名”。
记录算是清晰,不过也是问题多多,最大的硬伤在于“夕张”号并未沉没,也有学者考证可能沉没的是其他军舰,不过笔者查过参战的日本舰艇和当时负责中国方面作战的第三舰队所属舰艇,尤其是负责华南地区的部队,没有舰艇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沉没。
“追风”号驱逐舰
“疾风”号驱逐舰
我们可以看一下日方的记录,根据参战三艘舰不同的记录,大体可知:1937年(昭和12年)9月13日,第五水雷战队(该战队主要负责华南方向,下辖7艘驱逐舰)旗舰“夕张”抵达香港西部大产岛泊地,与第29水雷战队“追风”、“疾风”汇合。次日,三舰从珠江上追溯,与从虎门要塞出击的中华民国海军“肇和”号防护巡洋舰和一艘较小的军舰(指“海周”)交战。“夕张”在炮击战中将“肇和”逼入浅滩。在返航途中,中华民国空军诺斯罗普A-17轻型轰炸机和霍克三战斗机对舰队进行了空袭,“夕张”被近距离弹击中,造成5人受伤。
霍克III战斗机,该机是中国空军抗战前期主力,虎门海战时也出动攻击日军,图片为高志航座机涂装
由于日方记录比较含糊,中国方面除了官方之外还有很多当事人的回忆录出现了不同观点,主要是“肇和”舰的问题。曾任“海周”舰二副的黄里在回忆文章中表示海战中“肇和”舰由于“舰长贪生怕死,畏缩不前,不敢抵抗”,以致“事后以临阵退缩罪,判处枪决”。而曾任民国东北海军上校舰长的张凤仁在其回忆中之表述更夸张,他非但认为“肇和”舰未参加虎门海战,且表示舰长方念祖海战当日并“未在舰上,粤当局以擅自离舰的罪名处以死刑”。
A-17攻击机,中国空军当日也出动该型机攻击日舰
考虑到上述二人与方念祖旧日有怨,所以他们的叙述还要慎重接受,正好有学者也发现这个问题,并进行了考证,最终结论是,虽然方念祖因为“临阵退缩”罪名被枪决,不过原因却不是因为虎门海战问题,而是虎门海战后,方念祖率“肇和”舰退回黄埔河面碇泊,日军发现“肇和”舰所在位置后,曾多次派机轰炸,当时军事委员会行营一部分亦设在黄埔,行营认为日机轰炸,影响该舰安全,要求方念祖驶离黄埔,但方念祖始终未予理会,“肇和”舰最终被日机炸沉,军委会行营便以方念祖“临阵退缩”罪名将他枪决。因此总体上虎门海战中“肇和”舰的战斗是真实的。
当然了,“肇和”舰是1912年的老舰,虽然参战的日舰也不新,但是性能上可是要比“肇和”舰好很多,“海周”舰虽然舰龄稍短,但是武器装备太弱,所以说虽然命中敌舰,但是没有造成什么大的损伤,甚至都不如空军轰炸一次受伤的日军多。
虎门海战艺术画
总体上来说,这一仗不算是大仗,从战斗过程开看,日本人也不是很恋战,只是试探性进攻而已。至此,我们可以大体还原一下场景:
1937年9月13日,日本第五水雷战队旗舰“夕张”在香港外海汇合了“疾风”和“追风”两艘驱逐舰后,9月14日进入珠江口挑衅,中国海军派出“肇和”和“海周”两舰前往截击,虎门要塞炮台也做好战斗准备。日舰先行攻击“海周”,“海周”随即还击,“肇和”很快也加入战斗,并命中敌舰“夕张”,但是由于炮械老旧,敌舰损伤不大,随即双方进入炮战,随着距离缩短,虎门要塞也加入战斗。日本舰队本来就是试探性进攻,因此并不恋战,只是以强大火力将“肇和”舰逼入浅水区,而后转舵撤离,战斗共持续35分钟,中国空军接到求助后,派飞机前往助战,击中撤离返航途中的“夕张”舰,敌舰伤5人,我方两舰受损,“海周”舰阵亡3人。战斗结束后,“肇和”舰返回黄埔锚泊,但为日军侦知,日军多次派飞机轰炸,军委会行营多次要求方念祖指挥“肇和”舰驶离该水域,方念祖置若罔闻,9月25日“肇和”舰终被日军飞机击沉,军委会行营便以方念祖“临阵退缩”为名将其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