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一男孩因不满圣诞礼物报警,警方配合调查,并开家庭会议调节
据环球网报道,德国小镇泽特尔的警方不久前接到一通紧急电话,报警人是一个9岁的小男孩,他要求调查一起不同寻常的案件。
原来,这名小男孩在圣诞节早上发现,圣诞老人留下的礼物和他想要的东西差了十万八千里。他觉得受到了“不公正待遇”,于是——
便报了警。
警方在接到紧急呼叫后,赶到现场,发现了一名“非常愤怒的小男孩”。
因此,警方决定对此案展开“调查”。他们比较了男孩提供的圣诞礼物清单和收到的礼物。最后得出结论:礼物确实不匹配。
随后,警方召开了一场家庭调解会议,告诉小男孩,圣诞老人一定是把他和其他圣诞名单上的人搞混了,最终成功地解决了这场“纠纷”。
关于这条新闻:
一、小男孩为什么会报警?
对于一个德国孩子而言,他们早在幼儿园这个阶段时,都学到了些什么呢?
3年中,孩子们会参观警察局,学习如何报警,如何处理遇到坏人的情形,了解警察是用来做什么的。
孩子们会参观消防局,跟消防警察们一起学习灭火知识、躲避火灾的常识;
会参观邮局,看看一封信是如何从家里到达邮局,又被投递出去的;
会参观市政府,认识市长,看看这个为他们服务的市长是什么样子的。
他们还去超市,拿着钱,学习怎样买东西,区别超市跟商店的不同。
他们去花圃,参观花圃的种植,学习分辨花草植物。
在德国的儿童厨房里玩耍的小姑娘
他们去看马戏、儿童歌剧和魔术。
他们参观图书馆,学会如何借书、还书。
他们去坐有轨电车,学会记住回家的路线。
他们每周都跟老师去超市买东西,学习付钱,选择货物。
樱桃收获的时节,孩子们跟老师去采摘樱桃。
南瓜收获的时节,孩子们跟老师一起做南瓜汤。
圣诞节,这是最激动的日子,他们焦急地等待圣诞老人的来临以及那份神秘的礼物。
圣马丁节,要跟老师一起糊纸灯,游街来纪念这位骑士圣人……
3年过去了,孩子学会了自己修理玩具,自己管理时间,自己约会,自己制订计划,自己搭配衣服,自己整理东西,自己找警察,一个6岁的孩子,生活能力很强。
所以,对于新闻中这个9岁的小男孩来说,他在觉得自己受到不公正待遇后,选择通过报警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二、警方为什么对小男孩的报警这么重视?
在我们看来,一个警察对小孩的鸡毛蒜皮的事那么认真,是个笑话。
这源于我们的文化里,向来缺乏对孩子诉求的尊重。
周国平说,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则是一种教养(人与人之间也一样)。
很多人的天性中是喜欢孩子的,尤其对那些为人父母的人来说,对孩子的爱是出于一种本能,不用学也会。
但尊重孩子,这样一种美好的教养,我们还需要慢慢修炼。
如何尊重孩子?
1、把“不”用在恰当和关键的时候
每天对着孩子的各种调皮捣蛋不守规矩,我们很容易把“这个不许”“那个不许”挂在嘴上。
事实上,如果每天不停地对孩子叨叨叨,他很快就会当成耳边风,什么都听不进去。
对于1-2岁的孩子来说,主动摆弄各种东西、翻箱倒柜,是他探索世界的方式。你可以把一些贵重的、易碎的,以及对他来说危险的东西,放在他看不到、够不着的地方,而减少对他说“不”。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使用“不”的原则是:每天最好不要超过2次,一旦使用便要严厉,且只用在涉及人身安全、影响他人、破坏了某些规矩等原则性事件上。
试想,如果是你自己小时候,每天被几个大人叨叨各种鸡毛蒜皮的事,时间久了,谁都受不了。
如果大人自己做不到端端正正坐在沙发上,就不要教训小孩坐姿歪七扭八了;
如果大人自己也不是什么优秀的人,在小事情上就不要对小孩太过苛责这看不惯那看不惯了。
2、避免当面评论与数落孩子
有的时候,你认为可能只是一些无伤大雅的字眼,确实是无心之失。
但是谁知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回想起自己小时候,最不喜欢听到大人当众说自己的这里不好,那里不对。
那种难受的心情,用脚趾头想一想都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再一次经历。
3、多给孩子一些自由选择和自主决定的权利
小事情,比如他要穿什么衣服,他想买什么样的生日礼物,他想去哪里玩,他想玩什么,等等让孩子自己决定。
大事情,让孩子参与讨论,发表意见。
这样开明的氛围,不用等到孩子上学后就可以开始。
4、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许诺之前,请衡量一下自己是否能做到。如果不能,请不要轻易承诺。
其实,无论对谁,这一点也是做人的道理。如果有特殊情况没法做到,请向孩子说明情况,取得他的谅解。
对待孩子跟对待成人一样,讲究诚信。
5、永远不要恐吓孩子
恐吓,对小小孩而言是特别卑劣的招数。因为担心危险行为而恐吓他,因为不乖乖吃饭而恐吓他,因为想让他静一静而恐吓他。
殊不知,看似风平浪静的行为背后,孩子被强化了的恐惧心理,转移后容易造成隐蔽的问题和障碍。
6、不要对孩子大喊大叫大声斥责
我们必须得承认,如果要做到完全不吼孩子,对于家长们来说,相当困难,也根本不可能,因为我们也不是圣人。
而且我们小时候没有什么情绪管理类书籍或者教学让我们学习,但是这也不能成为我们的借口。
当我们想像一下,将来歇斯底里的那个人是我们的孩子,大喊大叫成了他唯一能处理极端情绪的方式,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从改变自己开始呢。
7、关注孩子的情绪波动,理解行为背后的动机
心理学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学习和了解孩子的精神生活,真的可以帮助我们“懂”孩子。
很多时候问题的冲突都不是孩子故意为之,调皮捣蛋,或者想当然的和我们作对。
当我们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我们就可以耐心的帮助他顺利度过。
8、不要让生活和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影响孩子
人都会有低落,沮丧,甚至是愤怒的时候,不用强颜欢笑,让孩子感受真实的你,但是不要让负面情绪影响孩子。
在你能量只有不到10%的时候,找个自己喜欢的方式,充满电,再来面对孩子。
最后,我们得记住了,尊重,不等于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