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仲文亲身参与了中国美术史上的第二次论争,和王逊著文论战
《画人传》~第460篇
秦仲文亲身参与了中国美术史上的第二次论争,和王逊著文论战!
文/卢秀辉
秦仲文,(1896年1月26日-1974年6月23日)原名秦裕荣,号仲文,后又以秦裕为笔名,别署梁子河村人,画室名群峰扶翠之居,河北省遵化县人。
秦仲文自幼喜欢绘画,他的学画是从自学临摹《芥子园画传》、《纫斋画》、《古今名人画稿》开始的。1915年,他进入北京大学法政系,书画师从章浩如先生,并曾得到贺履之、陈师曾、汤定之、金城诸前辈指点。他的青少年时期,正处于朝代鼎革清朝至暗、至烂时期,而革命党人波澜壮阔、风起云涌,不停地向这个行将就木的朝代,发起最后的一击。
1918年,秦仲文参加了蔡元培校长主办的中国画法研究会。1920年,他又参加了金城等创立的中国画学研究会担任研究员,致力于临摹古代名作。金城收藏的名画、古物等使他得益匪浅。长时间的观赏、研摹奠定了他坚实的传统绘画功底。其时,正是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知识分子自觉和不自觉地都参与了其中,新旧文化的较量、撕裂,影响着中国的方方面面。1921年,他在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任教于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即原北平艺专)、京华美术学院、国立北平艺专。走上了教书育人的路子。
中国现代美术史发生过三次大的论争,而秦仲文躬逢其时,有幸目睹了两场论争。第一次论争,一九一八年一月十五日,《新青年》六卷一号发表吕征与陈独秀来往通信,提出“美术革命”主张。陈独秀出于政治的目的,全盘否定中国画,提出了中国画应当向西洋画写实主义学习,惟其如此,才能改良中国画,其言辞虽然激进。然而,其中不乏真知灼见,陈独秀强调“发挥自己的天才,画自己的画”的主张,无疑都是正确的和前进的,对中国画的未来是有积极的作用的。这场争论,因为参加者之众,而且非美术家参与之众,使得“为艺术而艺术”的信条受到了广泛的抨击,强调艺术的社会作用等。这意味着对于个性的扬弃,而试图在一种客观的,甚至科学的基础上来创造和理解艺术。艺术用科学的方法能不能解决?当然不能,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就是因为科学的方法对艺术的参与是不能有效的,艺术是情感活动的产物,他不是计算的产物。
面对论争,林纾说:“画贵求肖古人,尤以能变古人,方为名家。”金城说“一般无知识者,对于外国画极力崇拜,同时对中国画极力摧残”。又有些画家认为艺术是世界的,应当没有民族与国度之分,对西画要有包容的胸怀,只是鉴于中西绘画美学观念的分歧,反对以写实西画为惟一选择,反对以焦点透视、光影造型束缚中国画灵活的思维,并以西洋画朝多种表现主义的新派画的演化事实,对独尊写实西洋画者发出了置疑、诘难。
这次论争以中国传统文人画观念与西方写实主义绘画观念为矛盾的焦点,在论争过程中,提出了中国画在传统基础上变革和融合西画写实主义的两个主张。但是,观念的革命性和前瞻性没有在两大对立的论争者之间得到冷静的理解。盖因世事不同,两大论争对手互不相让,形同水火。这场关于中国画前途的论争,包含了当时知识分子关心中国前途的心态,其政治性大于以后的两次争论。
秦仲文性格豪爽,能直言。1947 年,在北平艺专任教(原国立北京艺专)时,与寿石工、李智超二教授一起,因对艺专中国画教学主张与徐悲鸿不同而发生激烈争论,反对徐悲鸿在中国画教学和创作中,生吞活剥照搬西画画法的“以素描为中国画造型基础”的教学法。寿石工是绍兴人,定居北京。工诗词、书法、篆刻,均自成一格,有很大的影响力。1950年去世后,徐悲鸿为他题写了墓碑。李智超河北省安新县人,早年毕业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毕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擅长山水画,精古书画鉴赏和中国画论画史的研究。早年从肖谦中、齐白石学画,工山水、竹石,有较深的传统功力,六十年代深入河北及黄山等地写生,山水画面貌一新,笔墨劲爽,色调明快。
当年暑期后,秦仲文、寿石工、李智超三教授被徐悲鸿解聘。这就是轰动当时的“三教授事件”,从此,秦仲文在政治上遭受冷落,秦仲文是坚持笔墨为宗的中国传统北派的重要代表画家之一。一九五三年,艾青、王逊等撰文讨伐文人画。艾青认为“应该有点革命精神”,“画你自己的画”,王逊等人以客观对象的真实性为批评标准和对“科学的写实技术”的过分推崇、对笔墨至上观念提出了强烈的批评。秦仲文著文与王逊进行了中国画问题的论争,极力维护传统画法与特点。他的观点,受到传统派老画家的支持。这次论争,仍然是第一次“关于中国画前途的论争”的继续。
秦仲文认真研摹过古代绘画,是一位有深厚笔墨功力的中国画家。他还谙熟诗词,长于书法,秦仲文还能文,长于美术史研究,1930年,他编著有《中国绘画学史》一书,是 20 世纪前半叶重要的美术史著之一,留下了画史著述,对传统绘画艺术有他的深入理解和贯通,为他在书画史论和书画艺术创作上打下了极其深厚的传统基础。他的画作浓郁沉厚、简括宁静,从技法到意蕴均富文气。秦仲文在面对画坛迷乱时,坚守着中国画的传统精神,孜孜不倦地为中国艺术奋斗,发出了自己的呼声。笔墨当随时代,但是精神是不变的。秦仲文被称为文人画家,不仅是因为他坚守着中国画固有的传统,更因为他守住了中国画精神。
50 岁以前,秦仲文的画主要是临摹古人,以后则融入写生,努力突破古人规范,创造自己的面貌。50年代后期至 60 年代前期,他的作品最多,也更臻成熟,创作了《沙丰路上写生》、《岷山遇雨》、《岳阳楼》、《乌江天险》等作品。他以北方人的豪爽气质驾驭南派山水画的技巧,用笔坚挺有力,墨法精微,能在不大的画幅中表现阔大雄浑的气魄。他还善以行楷笔法画墨竹,风格清劲厚朴。出版有《秦仲文作品选集》、《秦仲文山水画集》、《秦仲文画选》等。
50年代初,秦仲文壮游川、黔、滇、桂、晋,以及京畿各地,创作了大量反映自然和人性之美的新意盎然的作品。晚年更兼画花鸟。墨竹,墨梅亦独树一帜,气韵非凡。秦仲文早年精研古法,50 岁后从传统出发,融入写生,突破古人窠臼,画风骤变,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到 60年代初期,他的山水画更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秦仲文以北方人的豪爽气概驾驭南派山水画的表现手法,用坚挺有力,在咫尺之间表现出阔大雄浑的气魄。在多年的艺术生涯中,秦仲文曾反复认真地研究过古代绘画,使之逐步成为一位具有深厚功力的国画家。
在丙午动乱中,秦仲文受到了迫害。1974年,秦仲文的国画《群鸡》被文化部定为“黑画”,并定性为“恶毒攻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伟大战略”,最终秦仲文积郁成疾,于1974年秋去世。他是当年唯一受迫害致死的“黑画家”。1978年,秦仲文先生和其他“黑画家”在政治上得到了彻底的平反。
秦仲文山水画初学晚清奚冈、黄谷原、戴醇士诸家。后深入研习清初龚贤、查士标等人的作品。他的画作浓郁沉厚、简括宁静,从技法到意蕴均富文气。其成名早于齐白石、徐悲鸿等人,是坚持笔墨为宗的我国传统北派的重要代表画家之一。秦仲文擅山水、墨竹,尤以水墨山水著称。其山水,综合王石谷、吴墨井,又上溯宋元,力求综合南北宗,喜以小斧劈皴,结景单纯,笔力坚凝,苍茫浑厚。他以北方人的豪爽气质驾驭南派山水画的技巧,用笔坚挺有力,墨法精微,能在不大的画幅中表现阔大雄浑的气象。解放后多有写生之作,但基本风格不变。他对绘画的执着追求,至死不渝,他是为画而生、为画而死的践行者。
卢秀辉有《为秦裕荣仲文歌》一首,诗云:
时历岁月闲人惊,新旧引得文士鸣。
月出山间风袂举,云軿甚逸畦町青。
平生育徒浮青冥,总使远足难心平。
起我自劳恋江皋,却坐老圃嘲娉婷。
精神不合体笑粲,争之为开画史龄。
岂怕屈之观望中,那肯如此羞长生。
即如人生入大廷,恨己无力飞枝琼。
笔力坚凝苍茫厚,羞以冷眼听箫笙。
墨法精微拒却尘,忍对不堪岂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