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中国出手相助巴基斯坦,对印下最后通牒
1965年8月,克什米尔地区爆发第二次印巴战争,而巴基斯坦在正面战场上面对印度的强大压力,开始向世界各国求助,最后中国出手相助,帮助巴基斯坦解决了此次危机。
那么第二次印巴战争为何爆发?中国又在如何帮助巴基斯坦的呢?
印巴问题起源于蒙巴顿分治方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已经失去往日的光辉,印度地区独立的浪潮也越来越高。
然而,在当时的印度,大多数都是印度派的教徒,但少量伊斯兰教徒的势力也不容小觑,二者的矛盾日益激化。
特别是以真纳为领导者的全印穆斯林联盟,他们要求将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分开治理,这一想法却得到了圣雄甘地的反对,他认为既然可以脱离殖民统治,就实现印度的统一。但最终都未能阻止分裂的大势。
因此,时任英属印度总督的蒙巴顿便提出了分治的方案。
路易斯·蒙巴顿
蒙巴顿于1947年6月4日声明,殖民地印度将在8月15日被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其中包括官员、军队等多数领域的划分。
以穆斯林为主要教派的地区成立穆斯林国家,也就是巴基斯坦,以印度教派为主的地区成立印度教国家,便是如今的印度。
在当时的“蒙巴顿方案”中明确规定了,关于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是由其自己决定的。但在克什米尔的人口中,77%是穆斯林,印度教徒占20%。
然而此地的实际统治者却信仰着印度教,这便导致此地的归属出现问题,为了争夺克什米尔地区,印度和巴基斯坦多次爆发冲突,毕竟这个地区太重要。
克什米尔地区和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中国接壤,是南亚次大陆上的军事重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更关键的是,克什米尔地区掌握关键的水源,而水源则是滋养巴基斯坦人民和印度人民的重要资源,谁掌握了水源,谁就拥有了话语权。
第一次印巴冲突之后,印度掌握了克什米尔地区三分之二的土地和四分之三的人口,其余被巴基斯坦掌控,但克什米尔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
在第二次印巴冲突之前,此地已经经历了17年所谓的和平,虽然偶有零星的武装冲突,但好在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和平的局面在1965年8月被打破了。
1965年8月,克什米尔游击队和印度军队在印巴停火线上激烈交火,导致克什米尔地区局势恶化,随后巴基斯坦正规军队加入战局,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展开激烈战斗,到9月,印度方面集结了6个师的军队越过停火线,向巴基斯坦地区发动进攻。
在战争的初期,巴基斯坦本来掌握着局势的主动权,但随着印度不宣而战,强势攻入巴基斯坦侧翼,截断了巴基斯坦军队的后路,导致巴基斯坦军队很快就退到了亚克尔运河边,一度有被合围绞杀之势。
在这种情况下,巴基斯坦向众多国家发出求救,希望能够帮助自己。
彼时处于冷战时期,苏联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而他们都不愿意就印巴问题过多的干涉。
虽然美国早年间和巴基斯坦关系良好,但是随着巴基斯坦内对外政策的改变,美国方面逐渐感到不满。
更关键的是美国认为在南亚次大陆上印度才是当之无愧的“巨无霸”,美国希望获得印度方面的支持,从而完成自己在亚太地区的布局,将自己的势力向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渗透,因此美国方面除了向巴基斯坦出售一些武器之外,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毕竟人家印度也在美国买武器,同时印度还能够在苏联买武器,可以说印度是冷战时期为数不多的可以在美苏两个国家购买武器的。
在失去美国和苏联方面的支持后。巴基斯坦可以获得支援的地区并不多了,虽然同是穆斯林国家,但彼时的中东局面也处于僵持的状态,大部分的中东国家只是有雄厚的资本,但国际影响力和军事实力并不强,没有办法给巴基斯坦提供足够的帮助。
最后时任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希望中国方面能够出兵,形成两面包夹印度之势,以缓解巴基斯坦军队的压力,最后中国政府在深思熟虑之下,最终决定对巴基斯坦进行支援。
阿尤布·汗
中国的支援永远不会是口头上说说而已,我们从外交,国际舆论,军事压力等多方面对印度施压。
首先是动用外交手段解除巴基斯坦有可能两面受敌的局势。
巴基斯坦除了和印度有着领土争端之外,和阿富汗也有着相应的问题,于是我们向阿富汗方面劝说不要在印巴战争期间和巴基斯坦提出领土问题,最后得到了阿富汗方面的保证。
阿富汗方面提出三个承诺。
第一,对于印巴局势采取中立态度,
第二不站在印度侵略巴基斯坦的方面,
第三希望印度和巴基斯坦和解。
在解决完这件事情之后,我们开始动用国际舆论。
首先人民日报刊登了我们对于印巴冲突的分析和态度,并且将这篇文章放在了报纸最突出的位置,文章所表达的观点就是中国将支持巴基斯坦,反对印度的侵略行为。
此文章一出在国际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要知道中国在此前很少直接表态支持某一方势力,但此次在印巴方面态度的强烈,也让印度方面把握好最后的底线和尺度。
尽管外交方面和国际舆论给印度方面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但我们在边界线上的军事调动和两次最后警告才是压垮印度的最后一根稻草。
1965年9月17日,中国外交部向印度驻华大使馆提交了一份照会报告,要求印度政府在三天之内拆除中国和锡金边界的一切军用入侵工事,停止一切入境骚扰活动,还在《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上刊登了这个最后通牒式照会的全部内容。
当时中国和印度在边境方面也存在众多的领土争端,而印度又经常跨过边界线骚扰中国,因此印度方面在收到这一份照会之后也有点心有余悸。
同时我们在边境线上积极调动部队,多支中国部队和印度军队相距不到500米。并在9月19日,中国外交部再次向印度方面提交照会,这一次要求印度方面在9月22日之前拆除中锡边境印度入侵的所有工事,停止印度军队的一切侵略行为,归还被掠夺走的居民和财产,并且保证以后再也不会越境骚扰。
中国的举动极大地缓解了巴基斯坦西线的压力,为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反攻做出了坚定的保障。
巴基斯坦在9月开始和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展开了空战,由于巴方计划周密,尽管印度方面飞机更多,但是巴基斯坦凭借着从美国买入的先进飞机和导弹,再加上可以扫描200千米的雷达站获得了制空权,为地面部队提供了火力支援,一举扭转了克什米尔地区的正面局势。
印度方面也在和美国展开沟通,印度总统希望美国方面发表声明,美国会出面干涉,但美国方面考虑到当时的国际形势,不敢做出此番承诺。
美国政府认为,一旦中国方面介入印巴局势,美国和苏联也将会干涉南亚大陆,美国国防部预测,如此一来印度将会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局面。
而日本等美国的先锋军,将会受到苏联的影响,美国在亚洲地区的所有部署也将被打乱,而且彼时的中国已经拥有了原子弹于是美国方面也希望印度能够接受联合国的停火协议。
美国的这种态度也让印度处于了“尴尬”的境地。
首先是在正面战场和巴基斯坦形成了胶着之势,继续打下去胜负情况也不知道,其次边境线上的压力,导致了印度局势相当紧张。
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在9月20日被迫接受了联合国停火协议的要求,最后苏联作为中间人在9月23日让印度和巴基斯坦同时宣布接受联合国停火协议。
中国在第二次印巴战争中的及时救援避免了巴基斯坦在正面战场上的全线溃败,同时也收获了巴基斯坦的友谊,加深了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交流。
但对于印度来说,二者之间的关系继续恶化。
不过自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印度在边境线上一直和我们都不同程度地摩擦,双方就领土纠纷一直没有能够解决,我们也一直都想找机会来“敲打”一下它。
第二次印巴冲突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使得印度不得已将所有的精力放在了和巴基斯坦的对抗上,有效地保障了中国西南部的安全。
在第二次印巴冲突之后,中国也开始修建公路希望打通中国和巴基斯坦的联系,这也加深了中国和西亚地区的沟通和交流,为以后新中国在此地区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