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坠龙真相?照片为证?专家研究无果,70年后老汉交出"龙骨"?

营口坠龙真相?照片为证?专家研究无果,70年后老汉交出"龙骨"?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这是史上最离奇的“真龙现身”事件,上千人目击“龙”的尸身,媒体报道还留下了现场照片为证?

1934年的营口坠“龙”事件,真相到底是什么?

为何《走近科学》两次得出的结论会完全不同?

“真龙”现身

1934年8月3日这天,正值正午时分,大多数农民都围聚在大树底下乘凉,田地间一片寂静。

突然,田地中发出剧烈的响声,随之而来的是禾苗们的异常骚动。

农民们一惊,生怕是什么“妖魔鬼怪”啃食了自己的粮食,就赶紧上前查看。

可谁知,这一看却把人吓一跳。

原来,躺在田地间的不是别的,而是一条身长十余米左右,浑身散发着金光,头上长着犄角的生物。

当时,见到这一场景的农民们的第一反应便是:这莫非就是传说中的“龙”?

惧于传说中“龙”的威力,农民们不敢擅自靠近。

但见“龙”奄奄一息的模样,又怕它丧生于烈日之下。

于是,好心的农民们自发地组织起来,给这条“龙”搭了个帐篷,还给它浇了点水做降温处理。

就这样,一群人围着一条“龙”,相顾无言。

没过多久,这条“龙”似乎恢复了知觉,开始发出声音。

被吓一跳的农民们赶紧往后退,生怕它会伤着自己。

还没等农民们退到安全地带,“龙”就已经腾空而起,飞走了。

如此一来,营口的农民们更加确信,自己所见到的就是真龙。

因此,大伙就聚在一起,将此事告知给了上级组织。

虽然说有这么多个目击者,但谁也不敢相信,传说中的生物竟然真的现身了。

上级领导也只是对此事半信半疑,他们更倾向于认为这生物并不一定是“龙”,也有可能是其他的未知生物。

可谁也没想到,才几天,这一说法就被狠狠地打脸了。

八月七号,营口上空出现一条外观酷似“龙”的神秘生物。

根据《盛京时报》的记载,这条“龙”从海里跃出,用其庞大的身躯“拆”了村民几座房屋和几艘渔船,还造成了重大的伤亡事件。

当时,《盛京时报》甚至还登载了这条“龙”的照片。

由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照相技术还相当地落后,这张“龙”的他拍照也是非常地模糊。

有眼尖的农民发现,这条毁坏大家房屋的“龙”似乎就是先前大伙合力救下的“龙”。

好家伙,敢情这条”龙”不是来报恩的,反而还恩将仇报?

还没等到人们将此事细细地分析,几天后,这条“龙”的尸体就赫然地出现了营口郊外。

只不过,由于天气实在是过于炎热,且事发地距离人的聚居地相当之远,等人们闻到腐臭的时候,这条“龙”已经只有尸骨留存了。

“龙”骨的消息一出,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注意。

据说,当时前往营口想要一览“龙”骨的人多达几十万,前往营口的交通工具更是挤爆了头都上不了。

根《盛京时报》记载,这条“龙”骨由当时的营口师范学院保存着,供科研人员做进一步的研究。

尽管“龙”骨的热度不减,但抗日战争的爆发最终还是让它遗失在世间。

难道,“龙”就这样惊鸿一现了么?

是龙还是其他?

由于战乱,1934年现身于营口的“龙”骨从此没了音讯。

就在人们快要忘却这件事情的时候,一位营口老人来到沈阳博物馆,声称自家保存了当年的“龙”骨,如今愿意无条件捐给博物馆做研究。

一听这话,博物馆的研究人员也是将信将疑。

抵不过老人家的好意,研究人员接过了捐赠物,正打算用专业的仪器检测一番。

检测过程持续了将近大半个月,才得出最终结果。

原来,这位老人珍藏多年的骨头,并非“龙”骨,而是野马的骨头。

但是,这野马的骨头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获得的,它是万年前的野马骨头。

一时间,老人也不知道该开心呢还是该难过。

既然老人的珍藏并非“龙”骨,这是否意味着当年的营口“坠龙”事件也是虚假的呢?

事实并非如此。

也是在2004年,《走近科学》剧组来到当年“坠龙”的事发地,走访了好几家村民。

一听说是来调查“坠龙”的事情,头发花白的老人瞬间来了精神。他们绘声绘色地向栏目组讲述了当年亲眼目睹“龙”的全过程。

甚至,有目击者还拿出了当年报道的照片给专家细看。

然而,当时的栏目专家却认为,目击者所见到的应该只是须鲸,而非“龙”。

栏目专家给出的理由有两点:1934年八月的营口正值洪水大爆发时期,这就给予了海洋生物进入陆地的机会;

其次,根据目击者提供的照片可以发现,这“龙”的身长实在是过于短小,不像是能上天入地的存在。

乍一听,栏目专家的话似乎很有道理。

可目击者的一句话就让专家破防了:当时那生物有着明晃晃的犄角,须鲸哪来的犄角。

栏目专家只好强调,应该是有人将鲸鱼的骨头插在了眼窝的位置,给人造成了一种犄角的视觉错误。

显然,目击者不会认可专家的推断,毕竟是自己几十年前真实经历过的事情,有没有人这么干难道自己会不知道么?

于是,两方争执不下,最终栏目组就只好打道回府,这期的《走近科学》也便没了下文。

阴谋论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流传甚广,1934年是营口的特殊时期。

当时,整个营口都在日方主导的伪满政府的势力之下,就连报道“龙”现身的《盛京时报》也是日方主办的。

在这一境况下,一些擅长推理的网友就认为,当年的营口极有可能出现的不是“龙”,而是别的生物。

只不过,在日方的遮掩下,这一生物成了“龙”。

持这种观点的人有以下理由:

首先,谁都知道“龙”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龙”坠下来,简单地顾名思义就是在隐射民族的落败。

当时,日伪政府虽然已经控制了东北,但他们仍然需要一定的名目证明自己。

那么,“坠龙”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挥发点。

其次,《盛京时报》是日方所办的喉舌,那么自然日方想让它说什么,那么它便说什么。

实话实说,这样的分析不无道理。

但是,他们也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事情:除开《盛京时报》的报道以及日方的龌蹉心思,还有成群的目击者确实瞧见了“龙”的现身,且他们对自己的所见所闻从未怀疑过。

如果说,收买一个人做假口供不难,可要收买这么多人还是有些难度的。

换个角度来说,倘若当时的目击者真的是被日方收买的,那么在2004年《走近科学》对他们进行采访的时候,他们完全可以大方地说自己当年没有见到“龙”。

可事实却是,这群目击者不但说自己见到了“龙”,还与栏目专家来了次据理力争。

更重要的还在于,就算这一切不过是日方的诡计,那么它拿出的尸骨究竟是来自什么生物呢?

显然,通过《走近科学》的一通分析后,这一尸骨不可能是鲸的尸骨。

那明晃晃的犄角实在难与鲸鱼相提并论。

更令人疑惑的是,04年栏目组宣布营口坠下的乃是鲸鱼,可四年之后不知为何又再次走进了营口,并改口将其称为化石。

换言之,本来营口坠“龙”事件就已经谜团重重,栏目组还自己主动出来改口了结论。

如此一来,1934年营口坠下的究竟是什么,就惹得人们更加猜测不断。

2018年,一位名叫陈晓东的生物学家在翻阅众多史料之后,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

他认为,将当时营口特殊的政治因素除去,并参考由营口政府整理成册的目击者记录材料的话,可以猜想这一生物应当是某种介于两栖类和鱼类之间的中间态生物。

按陈晓东的说法,这种生物应当是由东北特殊的地理环境所造成,与白垩纪晚期的有鳞目伸龙科有点类似。

至于,这种生物今后会不会出现,在多大程度上就是传说中的“龙”,陈晓东并没有作说明和猜测。

他只是说,世界之大,人类还未到达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看到这里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相关推荐

​揭秘深圳现代镖局 一辆运钞车年费最高50万

​揭秘深圳现代镖局 一辆运钞车年费最高50万

158

揭秘深圳现代镖局 一辆运钞车年费最高50万 (原标题:揭秘深圳现代镖局:太长见识了 原来保险是这么来的) 深圳威豹押运承担着深圳市1500多个银行网点和1200多个企业网点的押运业...

​「摩信网特别报道」广西摩托车市场调查

​「摩信网特别报道」广西摩托车市场调查

180

「摩信网特别报道」广西摩托车市场调查 在中国传统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广西、广东、云南、四川这几个国内最大的摩托车市场情况如何?为了更加贴近市场、贴近经销商、贴近用...

​怀旧:25款诺基亚经典手机 当初的霸主当之无愧

​怀旧:25款诺基亚经典手机 当初的霸主当之无愧

191

怀旧:25款诺基亚经典手机 当初的霸主当之无愧 诺基亚手机一向以坚固耐摔的手机硬件和创新技术著称,在早期手机市场中可谓龙头老大。 Mobira Senator怀旧:1982年,诺基亚推出了世界...

​男人出轨女人聪明做法,有哪些

​男人出轨女人聪明做法,有哪些

114

男人出轨女人聪明做法,有哪些 一位求助者说:老公外遇或精神出轨,难以释怀,除开离异,也要使他净身出户。报复出轨男的高端方法,使他一无所有,便是对外遇男人最好是的对付...

​打官司要花多少钱?诉讼费及律师费收费标准

​打官司要花多少钱?诉讼费及律师费收费标准

163

打官司要花多少钱?诉讼费及律师费收费标准 很多人想打官司维权,但又担心维权成本太高,那么打一场官司究竟要花多少钱呢? 在民事纠纷诉讼中,打官司需要或可能支付的费用主...

​开国少将王政柱回忆彭德怀指挥青化砭战役

​开国少将王政柱回忆彭德怀指挥青化砭战役

186

开国少将王政柱回忆彭德怀指挥青化砭战役 青化砭之战 王政柱 1947年3月19日,胡宗南部进占延安(其实敌人占领的只是一座空城),敌人就大肆宣传它的“胜利”,叫嚷3个月消灭陕北共军...

​我辗转反侧,也许只为了遇见你

​我辗转反侧,也许只为了遇见你

162

我辗转反侧,也许只为了遇见你 每次我都在想,是不是来到这里,只为遇到你。 第一次来富士康,是12年,应该是富士康刚刚初见规模?我也不太清楚,跟着老家的同学一起过来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