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英:曾为革命“烈士”,避难蒙冤近半世纪,最终返回党的怀抱
在中共建党百年征程中,万千仁人志士,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留下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本文介绍的贵港籍革命“烈士”杨秀英,却另有一番颇具特色的传奇。
杨秀英,客家人,清朝末年出生于贵县郭南五里东井塘村。她从小聪明伶俐,敢作敢为,做事有主见。受当年进步思潮的影响,她极力反对自身遭遇的家庭包办婚姻,毅然与家庭决裂,逃出家门,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铁窗中的革命先烈(网络图片)
一、妇女活动,积极参加
1926年,中共地下党员陈勉恕(1890-1938,贵县城区人),在家乡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微熹青年社”、“丙寅学会”、第一个共青团组织——贵中团支部相继成立,团结进步人士,传播革命思想。同年5月,他还在报上发表一篇题为《“五一”节与妇女》的文章……。
1927年,中共地下党员杨千山(1903-1928,原名威汉)、黄彰(1901-1945)等,先后从外地回家乡进行革命活动,杨在南区,黄在西区。在南区的东南洋三乡(当时桥圩东井塘、南溪桥、东津洋七桥的简称),巾帼英烈吴秀芳在丈夫杨威汉的影响下,率先成立贵县第一个妇女会(姐妹会),杨秀英成为该会的首批成员。这支十几名女同志的队伍,积极宣传发动群众,张贴、散发传单,十分积极勇敢,成了一支重要的革命力量。
1930年11月7日,桥圩镇爆发了一场300多人的示威游行,两万份传单被挥洒一空。这场活动组织者是杨善安、杨德云俩兄弟。在反动当局镇压下,多名共产党员和群众被捕杀,组织者杨德云也被杀害,弟弟杨善安被迫转移,敌人则重金悬赏他的人头。
由于在战斗中牺牲的一人面貌很像杨善安,敌人就扬言:“杨善安被打死了!”他的家人将计就计,买了副棺材来收殓,还请道士做了一个晚上的道场,装作办丧事把死者埋葬。从此以后,杨善安的名字消失了,一个叫陈岸(1910-2008)的革命者登上历史舞台。
二、组织安排,假扮夫妻
1930年10月,广西特委在贵县县城重建,书记吴茂祥,组织兼军事部长黄德普,宣传部长张第杰,委员麦锦汉。由于麦锦汉、黄德普是讲粤语的外地人,按当时贵县的规俗,有家属的外地人才能办理租房手续。为此,特委通过贵县南区中共地下党负责人杨善安(陈岸),从东南洋调杨秀英到贵县城,与麦锦汉假扮夫妻,以方便租房并开展工作。
但由于语言不通,麦、杨两人不但不像夫妻,而且有隔阂,很容易露出破绽,不利于开展工作。后来,特委机关搬到了群众基础较好的第八村,地处壮族地区,离县城较远,是国民党反动派管理薄弱之地。而且当地党员骨干能有效组织群众起来护村,还发展农会、赤卫队员数十名,特委搬到第八村相对安全。
贵港市桥圩镇陈岸故居
三、双桥小学,缔结伴侣
杨秀英“假扮夫妻”的任务结束后,组织安排她“回”到了麦锦汉的家乡,通过县教育局安排到双桥小学(曾先归贵县、后归横县管辖),以教师的身份作掩护,继续开展地下革命活动。
期间,杨秀英遇到了从大岭乡金砂村因身份暴露隐蔽到双桥乡,获姨公郑某介绍到双桥小学任教的中共地下党员班经宝(已改名班振超)。由于共同的革命信仰,二人在工作中相知相爱,不久,缔结为革命夫妻。
他们在广西特委委员麦锦汉、谢锐(1931年清明节,谢锐与陈岸在贵县第八村中共广西特委扩大会议上,被增选为特委委员)和横县县委书记谢承元等领导下,积极进行地下革命活动。
班经宝(1906—1931)是大岭乡(原属横县,建国后划归贵县)金砂村金钗屯人。父文朝,母谢氏,兄弟六人经宝居长,家境贫寒,全靠父亲替人打长工及母亲长年累月上山斩柴割草出卖来维持生计。而经宝少怀壮志,贫而好学,仅勉强读了三年蒙馆,便辍学回家帮助父母,勤俭自持,逐步解决家庭困难。他从1929年起投身革命,直至1931年与杨秀英结为革命伴侣。
革命伴侣(网络图片)
四、坚贞不屈,携手赴难
1931年清明节,贵县石卡反动大地主林柱臣发动联宗祭祖时,双桥乡黄皮村林子武因属同宗也参加了联祭,席间,林柱臣向他透露班经宝是共产党人,作乱地方,政府已通令缉捕的消息,要求林子武尽量查明班的行踪,相机行事。
同年6月,反动当局缉拿共产党人的风声日紧,当时贵县大岭团局指名缉捕对象有班经宝、黄昌茂和梁作蕃等。此事为该局团兵梁子群获悉,遂及时通知梁作蕃远避。由于梁作蕃与班经宝属表亲关系,他于6月12日连夜赶到双桥向班经宝报讯。
班经宝得悉情况后,立即约特委委员谢锐及被缉同志在小学炮楼开会,商议对策。结果商定一切有关重要文件,分由各同志连夜带走。而班经宝认为自己已改名班振超,敌人应该未察觉他在双桥小学,于是和杨秀英自告奋勇,自愿留校应付事机。
岂知次日早上,班经宝夫妇就即被内奸林子武带来的武装团警逮捕,当日押解到大岭团局 ,14日又被转解到横县政府监狱监禁。
夫妇二人被捕入狱后,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尽管多次严刑受审,敌人还惨无人道地将他们分别吊猪边(即将其一边手拇指及脚拇指绑紧吊起来毒打)、从鼻孔灌辣椒汤、用缝衣针刺插其指甲缝等种种酷刑,施行残暴卑劣的逼供手段。但夫妇二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敌人不但不能从他们口供中得到任何机密,相反在每次受审公堂上,他们都慷慨陈词,痛斥反动官吏、土豪劣绅,残害百姓,鱼肉乡民等种种罪行。反动当局黔驴技穷,恼羞成怒,便将他们判处死刑,于1931年12月18日解出横县北门城外杀害。
大义凛然的革命伴侣(网络图片)
五、刑场脱险,意外生还
班经宝、陈秀英在被绑赴刑场的路上,挽手同行,面不改色,从容镇定,与先前被捕的麦锦汉、谢承元和李金安等一起,连续高呼“将革命进行到底!”、“革命一定胜利!”“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他们忠于革命忠于党,慷慨赴义的高尚品德情操,深深地打动了横县人民,在广大进步青年心中,悄悄播下了革命火种。
夫妇二人被押至刑场后,在行刑时,班经宝先被击中,因还挽着手、二人同时倒下。刽子手见他俩一动不动,认为已全被击毙了,只用枪尾刺刀在杨秀英左腿上戳了一刀,不复加枪,即行离去。
岂知杨秀英当时并没有被击中要害,只是头部受了弹伤。入夜醒来后,她用衣服擦干净身上的血,忍着腿伤剧痛,慢慢爬离刑场,好不容易才爬到公路边。次晨,她适遇登山采药的外乡瑶医黄金龙夫妇(贵州榕江人),杨佯称是地主婢女,奉主人命上山打柴,因不慎于下山时跌倒受伤,柴刀和柴担都滚下山坑不见了,怕挨主人打,不敢回去。瑶医怜之,又因自己无子女,遂收她为义女,并把一顶尖尖帽给她戴上,化妆为瑶妹,带她同行并为之治伤。杨秀英从此随义父学医,并改名玉珍。
瑶族同胞深山采药(网络图片)
六、避难蒙冤,近半世纪
若干年后,杨秀英(玉珍)在柳州与贵县八塘人吴永隆有缘相遇并结婚。日军第二次侵桂时,吴杨二人回到家乡,后入石龙蓝山定居;临解放时,她随夫迁居覃塘六务村乌石坑屯居住。
解放后,杨秀英因种种原因,未能将情况向有关部门汇报反映。她想过要找党组织,但丈夫因经历复杂且无法证明身份而受管制,她也遭受株连,行动受限。“文革”后,杨秀英回过一次娘家,但是已父母双亡,兄弟不敢相认,始终没法证明自己的身份。
平天山脚下的覃塘六务村乌石坑屯
七、寻找组织,最终还愿
直至1982年6月,杨秀英才来到贵县党史办,详细叙述其经过,并出示其头部腿部的创疤。……在党史办工作人员的重视下,不久,她得以和阔别50多年的上级陈岸老同志重逢, 并享受烈属待遇和民政部门对土地革命时期老同志的照顾。
考虑到她曾跟随义父识药行医,组织安排她到玉林地区中药厂工作,在发挥余热的同时,便于日后按相关规定享受离退休待遇,颐养天年。1980年代后期,杨秀英因病离世。
老同志陈岸
在1982年之前,横县方面因不清楚杨秀英还活着的的消息,故一直将她列为革命烈士!因此,杨秀英就成了广西唯一活着的烈士。尽管杨秀英一生充满坎坷,但是她不忘初心,始终不渝坚持理想信念的事迹,至今世人仍乐于传颂。
特别声明:本文参考、综合1980年代贵县党史、文史等相关资料而成。在此首先要鸣谢当年老一辈梅竹公、颜文芳、覃璧轩、覃德芳等作者,以及提供素材的采访对象梁作幕、班经寿、班经安等。现代贵港年轻作家杨旭乐、韦捷(曾对杨秀英的吴家后人进行采访)等,为本文提供资料、图片,也同时表示衷心的感谢!(本文部分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