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国公列表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国公,古代中国封爵名,位等同或低于郡王,封爵的第三等,公爵列为第一等。北周以前,有封国的公爵,包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所封公爵等都可称国公,北周始置国公一爵,居于郡公,县公之上。从隋唐至元明,其中许多名臣授予国公爵位。
国公列表
东汉:魏公曹操 曹魏:安乐公刘禅 东晋:康乐县公谢灵运
北周:邵国公宇文什肥,豳国公宇文导,晋国公宇文护。
隋朝:沛国公郑译,黄国公刘昉,齐国公高颎,越国公杨素,宋国公贺若弼,许国公宇文述,宿国公麦铁杖,荣国公来护儿,怀道县公苏威,安丰郡公窦荣定,唐国公李渊。
唐朝:胡国公秦叔宝,郧国公殷开山,谯国公柴绍,邳国公长孙顺德,蒋国公屈突通,郧国公张亮,邢国公刘政会,郯国公张公瑾,陈国公侯君集,鄂国公尉迟敬德,申国公高士廉,赵国公长孙无忌,梁国公房玄龄,越国公汪华,宋国公萧瑀,褒国公段志玄,夔国公刘弘基,莱国公杜如晦,英国公李勣,卫国公李靖,郑国公魏征,莒国公唐俭,虞国公温彦博,吴国公冯盎,毕国公阿史那社尔,凉国公契苾何力,安国公执失思力,邢国公程权,卢国公程知节,邢国公苏定方,郢国公宇文士及,许国公苏瑰,燕国公于志宁,梁国公狄仁杰,郇国公韦安石,窦国公史大奈,耿国公王孝杰,邺国公张昌宗,恒国公张易之,赵国公李峤,酂国公萧至忠,赵国公李敬玄,宋国公唐休璟,燕国公张说,代国公郭元振,潞国公郭虔瓘,越国公冯盎,越国公钟绍京,梁国公姚崇,晋国公李林甫,卢国公程处默,梁国公张睦,赵国公李德裕,徐国公刘幽求,晋国公裴度,郯国公罗士信,赵国公李湛。
宋朝:莱国公寇准,晋国公丁谓,许国公吕蒙正,申国公吕夷简,魏国公王旦,楚国公范仲淹,潞国公文彦博,颍国公庞籍,沂国公王曾,鲁国公曾公亮,郑国公富弼,径国公童贯,魏国公韩琦,仪国公韩忠彦,荆国公王安石,温国公司马光,鲁国公蔡京,秦国公吕颐浩,信国公陈康伯,魏国公史浩,魏国公洪皓,信国公洪遵,卫国公贾似道,魏国公贾昌朝,岐国公王珪,楚国公欧阳修,温国公李焘,豫国公程颢,洛国公程颐,吉国公程元凤。
元朝:齐国公张弘范,魏国公廉希宪,蔡国公张珪,魏国公许衡,鲁国公姚枢,楚国公程钜夫。
1曹操(155~220)字孟德,名吉利,小字阿瞒,安徽亳州人,古代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东汉末年权臣,曹魏政权奠基者,太尉曹嵩子。少年时任侠放荡,174年举孝廉为郎,次年授洛阳北部尉。随后,外调为顿丘令。178年因堂妹夫濦强侯宋奇被宦官诛杀,受到牵连,被免去官职。180年征召为议郎,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拜骑都尉,与左中郎将皇甫嵩等人合军进攻黄巾军。此时,曹操率军联合皇甫嵩,朱儁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不久,调任济南相。董卓擅政时,散尽家财,起兵讨伐董卓。192年占据兖州,诱降黄巾军三十余万,选取精锐组建青州军。196年迎接汉献帝至许县,用献帝名义发号施令,总揽朝政。此后,相继击败袁术,陶谦,吕布等势力。200年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军队,随后削平袁尚,袁谭,北击乌桓,统一北方。208年进位丞相,同年率军南征,收服荆州,但在赤壁之战中,败于孙刘联军。215年攻取汉中,次年进爵魏王。220年病死于洛阳,享年66岁,追尊太祖。
曹操
2刘禅(207~271)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三国时蜀汉末代皇帝,223~263年在位,昭烈帝刘备子,母昭烈皇后甘氏。自幼生于荆州,多次遭遇灾难,幸得大将赵云相救。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立其为王太子。221年刘备建立蜀汉后,立其为太子。223年继位为帝,年号建兴。在位初期,信赖相父诸葛亮,支持北伐战争,致力于发展农业生产,与民休息。254年以姜维督中外军事,多次率军伐魏,国力急剧衰弱。遂渐宠信宦官黄皓,不理朝政,朝政腐败。263年司马昭派钟会和邓艾分兵攻蜀,率臣民投降邓艾。蜀汉灭亡后,封安乐公,和蜀汉大臣迁往洛阳居住。271年在洛阳去世,享年65岁。
刘禅
3谢灵运(385~433)名公义,字灵运,小名客儿,祖籍陈郡阳夏,浙江绍兴人,南朝时期诗人,佛学家,山水诗派鼻祖,东晋名将谢玄孙。403年袭封康乐县公,世称谢康乐。405年任大司马参军,历任抚军记室参军,太尉参军,中书黄门侍郎等职。420年南朝宋建立后,降封康乐县侯。历任散骑常侍,太子左卫率,出为a永嘉太守。422年少帝即位,便称病离职,返乡隐居。426年召任侍中,深得文帝宠爱。官至秘书监,临川太守,433年以叛逆罪处绞刑,时年49岁。博览群书,工诗善文,诗文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撰写《晋书》,著有《谢康乐集》。
谢灵运
4宇文导(511-554)字菩萨,代郡武川人,西魏时期大臣,太师宇文泰侄,宇文颢次子。为人豪迈,深得叔父宇文泰喜爱,528年与宇文泰投入葛荣军中。葛荣失败后,迁居晋阳。530年随从宇文泰西征,534年侯莫陈悦暗通高欢,杀害贺拔岳,宇文泰被众将推为统帅,率兵讨伐侯莫陈悦。宇文泰任命其为都督,镇守原州。同年封饶阳县侯,加号冠军将军。次年拥戴元宝炬即位,建立西魏政权,授散骑常侍,迁车骑大将军,拜左光禄大夫。此后,历任华州刺史,骠骑大将军,封章武郡公。550年拜大将军,554年去世,享年44岁,谥号孝,赠豳国公。
5宇文护(513~572)字萨保,鲜卑族,代郡武川人,宇文泰侄,邵宇文颢子,北周权臣,军事将领。524年父亲宇文颢去世,随同叔父宇文泰在葛荣军中。葛荣失败以后,迁居晋阳。530年宇文泰跟从贺拔岳西征入关,次年投奔叔父,负责管理家务。532年宇文泰出镇夏州,留其随侍贺拔岳。534年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害,宇文泰前往平凉,封其为都督,随宇文泰前往水洛城征讨侯莫陈悦,将其击败。次年封水池县伯,大统初年加授通直散骑常侍,征虏将军。542年晋升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次年在邙山之战中,率领先锋诸将被东魏军包围,都督侯龙恩奋力抵御,幸免于难。546年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晋封中山公。549年出镇河东,升任大将军。554年率军攻占江陵,其子宇文会封江陵公,封中山王。556年废掉魏帝,拥立宇文觉为帝,自任大冢宰,封晋国公,独揽军国大权。次年杀死宇文觉,另立宇文毓为帝。560年又杀宇文毓,改立宇文邕为帝,仍然独掌朝政。572年被宇文邕诛杀,享年59岁。
6郑译(540~591)字正义,河南荥阳人,隋初大臣,郑琼之孙,司空郑道邕子。少时交好宇文泰,辅佐辅城公宇文邕。起家给事中士,迁左侍上士,迎娶安固公主。宇文邕掌权后,以其为御正下大夫,转任太子宫尹。578年宇文邕驾崩,宇文赟继位,提拔为内史下大夫,封归昌县公。不久,迁任内史上大夫,晋爵沛国公,食邑千户。580年联合刘昉矫诏杨坚辅政,迁上柱国,丞相府长史。隋朝建立后,拜隆岐二州刺史。同时参议定乐,制作《乐府声调》。591年去世,享年52岁,追赠莘公。
7刘昉(538~586)字仲明,河北望都人,隋朝大臣,大司农刘孟良子。561年入侍太子宇文赟。578年宣帝即位,授大都督,御正下大夫等职。580年联合郑译拥戴杨坚为辅政大臣,迁丞相司马,大将军,封黄国公。次年拜柱国,改封舒国公。586年联合梁士彦等人谋反,事败后伏诛。
8高颎(541~607)名敏,字昭玄,河北景县人,隋朝杰出政治家及战略家,隋朝宰相,高宾子。聪明敏捷,博通经史。558年召为齐王府记室,历迁下大夫,开府等职。580年宣帝病死,杨坚为丞相时,任其为相府司录。相州总官尉迟迥起兵反叛,自愿前往监军,击破尉迟迥军,拜柱国,升任相府司马。隋朝建立后,任尚书左仆射兼纳言,拜左卫大将军。曾经推荐贺若弼和韩擒虎分别任吴州和庐州总管,为灭陈作准备。582年陈国遣使请和,遂班师回朝。次年率军与诸将分道击突厥,585年任左领军大将军。587年隋军灭后梁,赴江陵安抚民心。次年随晋王杨广讨伐陈国,任元帅长史,率军灭掉陈国。后因反对废掉太子杨勇,遭到皇帝猜忌,免官为民。605年召任太常卿,607年被奸人告发,因罪被处死,享年67岁。
高颎
9杨素(544-606)字处道,陕西华阴人,隋朝军事家,权臣,著名诗人。出身弘农杨氏,北周汾州刺史杨敷子。北周时期,起家中外府记室,历任礼部下大夫,大都督,累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等职。577年参加灭北齐之役,随上大将军王轨救援彭城,俘虏南陈主将吴明彻。先后随上柱国韦孝宽攻取淮南,又随杨坚率军平乱,授大将军,改封清河郡公。隋朝建立后,升任御史大夫。588年授信州总管,率领水军统军攻灭陈朝,拜荆州总管,进封越国公,支持杨广为太子。604年杨广即位后,率兵讨平汉王杨谅叛乱,次年拜尚书令,封太子太师。606年拜司徒,改封楚公,8月去世,享年63岁,谥号景武。
杨素
10贺若弼(544~607)字辅伯,河南洛阳人,隋朝名将。少有大志,博涉书史,骁勇善射。北周时召为齐王府记室,深受信任。宣帝即位后,从韦孝宽攻陈国,因功拜寿州刺史。581年授吴州总管,曾上书献平陈十策。589年任行军总管,受晋王杨广节制,率军攻打陈国。率兵渡长江,攻占京口,于蒋山大败陈军主力,生擒陈将萧摩诃等人。陈国灭亡后,官至上柱国,转右武候大将军,封宋国公。经常诋毁高颎等人,削职为民。605年拜右武侯大将军,607年因诽谤罪被杀,时年64岁。
贺若弼
11宇文述(546-616)本姓破野头,字伯通,代郡武川人,隋朝名将,宇文盛子,宇文化及父亲。骁勇善战,熟习弓马。北周时拜开府,封濮阳郡公。580年随军击破尉迟迥叛乱,拜上柱国,封褒国公。次年杨坚受禅即位,拜右卫大将军。589年任行军总管,参与灭陈之战,平定萧瓛叛乱,协助杨广夺位。605年授左卫大将军,封许国公。609年率军讨伐吐谷浑,612年随炀帝攻高句丽,授扶余道军将,战败被削职。次年率军平定杨玄感叛乱,斩杀杨玄感,拜开府仪同三司。随炀帝南下江都,616年病死于江都,享年71岁,谥号恭。
12麦铁杖(564~612)重庆潼南人,隋朝名将。颇有臂力,且步行如风,能日行五百里。喜饮酒,好交游,重信义。582年曾结伙为盗,被广州刺史捕获,罚为官府奴隶,为皇帝执掌御伞。隋灭陈后,转入大将军杨素军中,居清流县,屡立战功。恰巧江东谋反,杨素派其到江南去侦察。杨素向隋文帝请奏授其为仪同三司,因不识字,放回乡里。597年征召到京城,出任车骑将军,跟随杨素北征突厥,加封上开府。604年隋炀帝即位,汉王杨谅在并州谋反,跟随杨素征讨汉王杨谅,屡立战功,后任柱国大将军。不久,调任莱州刺史,转任汝南太守,学习法令制度,群盗绝迹。610年调任右屯卫大将军,备受信任。612年随炀帝征讨高句丽,在战役中阵亡,追封宿国公,谥号武烈。
13来护儿(557-618)字崇善,祖籍南阳,江苏扬州人,隋朝著名将领。父母早亡,由伯母吴氏抚养。侯景之乱后,伯父被杀,少年时手刃仇人。579年北周大将韦孝宽平定淮南,得以回归乡里。581年贺若弼出镇广陵,投奔隋军,经常渡江侦察,因功升任大都督。589年率军平定陈朝,因功进位上开府。次年高智慧在江南起兵反隋,文帝命杨素率军平叛,担任总管,随杨素出征平乱。杨素趁机大破叛军,高智慧逃入海中。率军追击闽中,平定高智慧余党,因功拜大将军,升任泉州刺史,封襄阳县公。此后,便与蒲山公李宽讨平叛军汪文进,拜柱国,封永宁郡公。598年奉诏入宫,赏赐宝刀等物,603年改任瀛州刺史。大业初年任右骁卫大将军,改任左骁卫将军。历任光禄大夫,右翊卫大将军,进封荣国公,宠冠朝臣。612年隋炀帝亲征高句丽,出任平壤道行军总管,兼检校东莱郡太守。三次出征高句丽,最终使高句丽王请降。618年宇文化及发动兵变,弑杀隋炀帝,途中被叛军捉住,随后被杀。
14苏威(542-623)字无畏,陕西武功人,北周至隋唐大臣,西魏度支尚书苏绰子。起家京兆郡功曹,袭封美阳县公,迎娶新兴公主。经常隐居山寺,以读书为乐。不久,授为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改封怀道县公。572年宇文护伏诛后,贬为小稍伯下大夫,以生病为由不接受。周宣帝继位,拜为开府。隋文帝即位后,拜太常卿,太子少保。历任纳言,度支尚书,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等职。587年转任吏部尚书,力主减赋,修订法典,联合左仆射高颎参决朝政。589年拜尚书右仆射,深受皇帝信任。593年参与结党营私,免除官爵。605年拜尚书左仆射,607年迁太常卿,改任纳言,加授开府仪同三司,封房公,坐罪罢免。617年宇文化及弑君后,出任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次年宇文化及失败,归附李密。不久,李密失败后,回到东都支持杨侗称帝,拜太师。入唐后,没有得到唐高祖重用。623年病死于长安,享年82岁。
苏威
15柴绍(588~638)字嗣昌,山西临汾人,唐初开国名将,巨鹿郡公柴慎子。为人任侠仗义,矫捷勇武。初仕隋朝,起家左千牛备身,保护太子杨昭,迎娶平阳公主。617年晋阳起兵后,领马军总管,拜右光禄大夫,封临汾郡公。武德初年,拜左翊卫大将军,随李世民征讨四方,进封霍国公。627年拜右卫大将军,屡次大破突厥,迁左卫大将军,官至华州刺史。先后参与定襄会战,630年率军攻灭东突厥。历迁镇军大将军,右骁卫大将军,改封谯国公。638年去世,享年51岁,谥号襄。
柴绍
16程知节(589~665)原名咬金,更名知节,字义贞,山东济州人,凌烟阁功臣之一,唐朝军事家和将领。少时骁勇善战,善用马槊。610年盗贼蜂起时,组织一支数百人武装,护卫乡里。隋末加入瓦岗军,任内军骠骑。618年投靠王世充,任命其为将军,待其甚厚。投降唐朝后,隶属李世民部下。随李世民四处征战,击破宋金刚,生擒窦建德,降王世充,屡立战功。626年参与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封卢国公,643年唐太宗命人于凌烟阁绘制功臣画像。显庆年间以葱山道行军总管,领兵出征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在恒笃城进行屠杀降卒,以及错失战机,返回后被免职。665年去世,享年76岁,谥号襄。
程知节
17侯君集(583~643)陕西旬邑县人,唐朝名将,平州刺史侯植孙。勇武过人,618年加入李世民幕府,数次从李世民征伐。621年迁车骑将军,封全椒县子。626年参与发动玄武门之变,与长孙无忌等人居首功。贞观初年拜右卫大将军,册封潞国公。630年任兵部尚书,开始参议朝政。635年任副将,从李靖讨平吐谷浑。637年改封陈国公,次年任吏部尚书。639年以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出兵击高昌国,次年灭高昌国。后因贪取金宝下狱,旋被释放。643年约张亮一同谋反,张亮密奏,太宗并不责问。同年被告发与李承乾谋反,后被处斩。
18尉迟恭(585~658)名融,字敬德,山西朔州人,鲜卑族,唐朝开国名将。大业末年在高阳参军讨伐暴乱,授朝散大夫。617年随刘武周起兵,担任偏将。619年刘武周占领太原,随宋金刚继续南下攻克晋州。次年兵败后,归顺唐朝,随秦王李世民征战。同年任右府统军,先后参与平定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割据势力。626年参加玄武门之变,拜右武候大将军,封吴国公。632年出任同州刺史,637年改任宣州刺史,授上柱国,因功封鄂国公。639年调任鄜州都督,643年致仕居家。645年随唐太宗征讨高丽,击败高丽军。班师回朝后,仍旧退职家居。658年去世,享年74岁,谥号忠武。
尉迟恭
19秦琼(586~638)字叔宝,山东历城人,隋末唐初名将,秦爱子,唐初功臣。大业年间,隶属来护儿帐下。不久,转投张须陀部,随张须陀镇压瓦岗军。616年张须陀战死,转投裴仁基帐下任职。次年投奔瓦岗军李密,任帐内骠骑,与程咬金等人统领内军。619年瓦岗军败亡后,投降王世充。王世充为人奸诈,与程咬金商议投奔李世民。先后随李世民四处征战,622年在刘黑闼进军洺水途中,率军将刘黑闼击破。次年平定刘黑闼后,赏赐许多物资。626年参与玄武门之变后,拜左武卫大将军,封翼国公。次年辞官致仕,638年病逝,追封胡国公。
秦琼
20李靖(571~649)字药师,陕西三原人,祖籍陇西狄道,初唐时期杰出军事家。初仕隋朝,606年任马邑郡丞,转仕唐朝,随秦王李世民进击王世充。620年辅佐李孝恭南平萧铣和辅公祏,并招抚岭南诸部。625年在北疆抵御东突厥入侵,629年任定襄道行军总管,总统诸将北征突厥,夜袭定襄,奔袭阴山,灭亡东突厥。次年拜尚书右仆射,封代国公。635年以足疾告退,同年再获起用,统军西破吐谷浑。改封为卫国公,世称李卫公。晚年多病,643年名列凌烟阁功臣,649年病死,享年79岁,赠并州都督,谥号景武,著有《六军镜》《卫公兵法》等。
李靖
21房玄龄(579~648)名乔,字玄龄,山东淄博人,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泾阳令房彦谦子。出身清河房氏,善诗能文,博览经史。18岁举进士出身,授羽骑尉,迁隰城县尉。617年晋阳起兵后,投靠秦王李世民,积极出谋划策,典管书记,成为秦王府得力谋士。626年谋划参与玄武门之变,随同杜如晦等人居于首功。唐太宗即位后,拜中书令,封邢国公,兼修国史,编纂《晋书》。执政期间,善于谋略,与杜如晦辅佐朝政,成为良相典范。官至尚书左仆射,加封司空,改封梁国公。648年病逝,享年70岁,追赠太尉,谥号文昭,陪葬昭陵。
房玄龄
22杜如晦(585-630)字克明,陕西西安人,唐初名相。襄州刺史杜吒子,初仕隋朝,授滏阳县尉。617年晋阳起兵后,成为秦王幕府谋臣,授兵曹参军。619年迁陕州长史,先后从李世民平薛仁杲,刘武周等人叛乱。历迁秦王府从事中郎,文学馆建立后,名列十八学士之首。626年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时,拜太子左庶子,兵部尚书,册封蔡国公。唐太宗即位后,历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官至右仆射,与房玄龄一同辅政,负责选拔人才。630年5月病逝,享年46岁,追赠莱国公,谥号成。
杜如晦
23长孙无忌(594~659)字辅机,河南洛阳人,鲜卑族,文德皇后兄长,长孙晟子。自幼机敏,博通文史。617年李渊起兵太原,渊爱其才略,授渭北行军典签。626年玄武门之变后,封刘国公,后徙齐国公。次年任尚书右仆射,628年回家避嫌,直到贞观末才复出。637年与房玄龄等人修《贞观律》,641年绘图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648年房玄龄病危时,接替朝廷政务。次年唐太宗去世,唐高宗即位,册封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651年奉命与律学士对唐律逐条解释,撰成《律疏》三十卷。唐高宗时期,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与武后结怨。658年遭到大臣许敬宗诬陷,流放黔州,次年自缢身亡。
长孙无忌
24李孝恭(591~640)唐朝宗室,李安子,唐高祖堂侄,唐初将领。618年李渊称帝,拜左光禄大夫。不久,改任山南招尉大使,负责经略巴蜀,俘获朱粲。次年任信州总管,率军攻打萧铣部,立下战功。620年封赵郡王,次年任夔州总管。623年率军征讨辅公祏,平定江南后,拜扬州大都督。此后,被人告发而免官,次年改任宗正卿,官至凉州都督,晋州刺史。626年太宗即位后,升任礼部尚书,改封河间郡王。喜好游宴,晚年以歌舞美人自娱。641年暴病身亡,享年50岁,谥号元。
李孝恭
25李勣(594~668)原名徐世勣,名绩,字懋功,山东菏泽人,唐朝初年名将。早年投身瓦岗军,驻守黎阳。617年授右武候大将军,统领本部。次年随李密归降唐,拜上柱国,历仕高祖,太宗,高宗三朝,深得皇帝信任。619年加授右武候大将军,改封曹国公。620年随秦王李世民大败宋金刚,。同年又随李世民讨伐王世充,奉命接管管州。622年随唐太宗击败辅公祏,次年平定江淮起义军首领辅公祏。此后,两次征讨薛延陀,派兵平定漠北。后来大破东突厥,攻灭高句丽,名列凌烟阁功臣。648年转任太常卿,任同中书门下三品,次年拜太子詹事。历任兵部尚书,653年任司空,历迁太子太师等职,累封英国公,编纂《唐本草》669年去世,享年76岁,赠太尉。
李勣
26张亮(~646)河南荥阳人,唐初功臣。出身寒贱,以务农为业。倜傥有大节,大业年间投奔李密,因告密而获得信任。后隶属李世勣部,在投唐中起到重要作用。李世勣荐其给李世民,为秦王府车骑将军,逐渐大受宠信。李世民与太子争位时,派其到洛阳广结豪杰以待时变。齐王李元吉向李渊告发其图谋不轨,因此被唐廷逮捕,严刑拷打没有招供出来。太宗即位后,封长平郡公,授怀州总管。637年任洛州都督,643年任刑部尚书兼参知政事。646年被常德告发意图不轨,太宗命马周调查此事,定为死罪,后在长安西市处斩。
27阿史那社尔(604~655年)姓阿史那,定襄云中人,突厥王族,唐朝时期名将,处罗可汗次子。原是东突厥拓设,设立牙帐于漠北,统帅铁勒,薛延陀等部族,为薛延陀击败。630年率部夺取西突厥国土,自称都布可汗。再次为薛延陀击败,逃奔高昌国。635年率部投奔唐朝,拜左骁卫大将军,迎娶衡阳公主,授驸马都尉。此后,随潞国公侯君集平灭高昌,封毕国公,征讨高句丽,薛延陀战争中,屡立军功。647年任昆丘道大总管,击败龟兹,迫使于阗国王臣服。次年拜右卫大将军,加号镇军大将军。655年去世,赠并州大都督,谥号元,陪葬昭陵。
28唐俭(579-656)字茂约,山西太原人,唐初大臣,唐鉴子。初在太原与李世民交游,相交甚欢。617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后,授记室参军,渭北道元帅司马。随从平定京师,为相国府记室,封晋昌郡公。次年升任中书侍郎,619年与李孝基等人被刘武周俘获。李世民击破刘武周后,拜礼部尚书,授天策府长史,封莒国公。627年奉命说降突厥,配合大将军李靖进军。629年李靖奇袭突厥,生擒颉利可汗,授民部尚书。因怠于政事而贬官,永徽初年致仕,656年病死,谥号襄。
29宇文士及(579~642)本姓破野头,字仁人,代郡武川人,唐朝时期宰相,大将军宇文述幼子。早年因父亲功勋,封新城县公。受到文帝赏识,迎娶南阳公主为妻,拜驸马都尉,迁尚辇奉御。612年随炀帝巡幸江都,616年宇文述去世,辞职守孝。不久,起复为鸿胪少卿。618年宇文化及发动江都之变,弑杀隋炀帝,拥立秦王杨浩为帝,受封内史令,封蜀王。同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与唐高祖有旧交,暗中派家童前往长安,让来人捎回一个金环。宇文化及兵败后,部下溃散,力劝兄长投降唐朝,遭到拒绝。不久,宇文化及毒死杨浩,自立为帝,册封宇其为蜀王。619年其兄被杀后,随从封德彝主动投奔长安,继娶寿光县主。此后,拜上仪同三司,随从李世民征战四方,颇有功劳,拜中书侍郎,封郢国公。625年拜检校侍中,天策上将府司马。唐太宗即位后,拜中书令,官至凉州都督。历任蒲州刺史,迁右卫大将军,殿中监。642年11月病逝,谥号纵。
凌烟阁二十四位功臣
30执失思力(~662)复姓执失,突厥族,唐朝将领。原是东突厥执失部酋长,626年随从颉利可汗进攻长安,双方签订渭水之盟。630年东突厥灭亡后,归降唐朝,护送萧皇后回国,任左领军卫将军,协掌宫廷宿卫。不久,迎娶九江公主,拜驸马都尉,封安国公。此后,奉命招降浑部,斛萨等部落,随军大败吐谷浑,吐蕃,薛延陀部。653年卷入谋反案,流放巂州。661年复任归州刺史,次年卒于任上,谥号景。
31狄仁杰(630~700)字怀英,号德英,山西太原人,唐代政治家,武周时期宰相。初以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并州法曹等职。676年任大理寺丞,改任侍御史。679年任度支郎中,加朝散大夫。不久,随高宗巡幸汾阳宫,充任知顿使。此后,历任宁州刺史,冬官侍郎,豫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691年拜相位,先后举荐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人。随后,便被酷吏来俊臣诬陷谋反,夺职下狱,平反后贬为彭泽县令。营州之乱时,被复原职,697年再次拜相,升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拜纳言。屡次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复立李显为太子。700年拜内史,9月病逝,享年71岁,谥号文惠,赠梁国公。
狄仁杰
32吕蒙正(944~1011)字圣功,河南洛阳人,祖籍莱州,北宋初年宰相,吕龟图子。977年考取进士,任将作监丞,升州通判。不久,召任著作郎,直史馆,拜左拾遗。980年任命左补阙,知制诰,历任都官郎中,翰林学士,擢升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等职。983年李昉罢相位,升任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同平章事,监修国史。淳化年间违逆圣意,罢免其职。993年出任宰相,995年以右仆射出任河南府通判兼西京留守。真宗即位后,迁为左仆射。1001年拜昭文馆大学士,拜司空兼门下侍郎。1003年授太子太师,封莱国公,改封徐国公,改封许国公。1005年辞官归隐,1011年病死,享年68岁,谥号文穆。
吕蒙正
33寇准(961-1023)字平仲,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与诗人,寇湘子。980年中进士,授大理评事,外放巴东知县,改任成安知县。此后,历任盐铁判官,尚书虞部郎中,枢密直学士等职。为人刚直,多次直谏而被宋太宗重用。991年任枢密副使,994年升任参知政事。宋真宗即位后,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改任三司使。1004年任同平章事,契丹南下犯宋境时,朝野震惊。力排众议,坚持抵抗,反对南迁,促使真宗亲往澶州督战,从而稳定军心,宋辽达成澶渊之盟。1006年被王钦若等人排挤,辞去相位,出知陕州。1014年复任枢密使,同平章事。1017年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同年拜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1019年升为尚书右仆射,集贤殿大学士。次年拜太子太傅,封莱国公。不久,遭到丁谓弹劾诬陷,被贬为雷州司户参军。1023年病逝于雷州,享年63岁,谥号忠愍。
寇准
34富弼(1004-1083)字彦国,河南洛阳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1030年举茂才异等,授将作监,签书河阳判官。历任直集贤院、知谏院等职。1040年李元昊率兵攻占金明寨,形势危急。事后,内侍黄德和诬陷刘平向敌人投降。朝廷命其主持审理,使刘平得以昭雪,将黄德和腰斩。1042年辽朝派重兵压境,要求宋割让关南十县。不惧危险,自请使辽,据理力争,拒绝割地要求,与辽兴宗达成共识。次年回朝后,升任枢密副使,与范仲淹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新政失败后,历知郓州,青州,郑州等地,改判并州知州。1055年入朝后,授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因母忧辞职。1063年宋英宗即位,召为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户部尚书。1065年因足疾解职,七月改任镇海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河阳军,封祁国公。神宗即位后,改任武宁军节度使,进封郑国公。1069年升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反对王安石变法,出判亳州。后以韩国公致仕,退居洛阳。1083年去世,享年80岁,谥号文忠。
35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西路吉安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史学家。欧阳观子,4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投奔其叔欧阳晔。1030年进士及第,授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充任西京留守推官。1034年改任馆阁校勘,1036年替范仲淹申辩被牵连,贬为夷陵县令。1040年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奉命知谏院。此后,历任知谏院,知制诰等职,赞助推行庆历新政。新政失败后,上疏反对罢免范仲淹等事,贬知滁州,扬州等职。数年后,再度被召回朝,任翰林学士。1060年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此后,历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神宗即位后,力求辞位,出知亳州,青州,蔡州,反对熙宁变法措施。1071年以太子少师致仕,翌年逝世,享年66岁,追封楚国公,谥号文忠。
欧阳修
36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抚州人,号称临川先生,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与改革家。1037年随父亲王益入京,结识好友曾巩,推荐其文章,获得欧阳修赞赏。1042年考中进士,授淮南节度判官。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1051年任舒州通判时,治绩斐然。不久,出任常州知州,与周敦颐相交。1058年调任度支判官,曾作《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进行改革,未被皇帝采纳。1067年神宗即位后,升任翰林学士兼侍讲,上疏变法措施,深得神宗赏识。1069年升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陆续制定均输法,青苗法,水利法等。次年拜相位,大力推行改革。变法初期,神宗对其言听计从。在新法实施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导致变法派内部出现分裂。1074年被罢相,次年被再次起用,旋出判江宁。1076年辞相位,次年改任集禧观使,册封舒国公。1079年改封荆国公,1086年因病去世,享年66岁,谥号文。
王安石
37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晚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与文学家,司马池子。1038年考中进士,授华州判官,次年改任苏州判官。1041年父亲去世,守丧三年。1044年签书武成军判官,改任宣德郎,将作监主簿,权知丰城县事。1046年调任大理评事,国子直讲等职。1051年经庞籍推荐,任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任职期间,对《古文孝经》进行系统研究。1053年任殿中丞,历任史馆检讨,改集贤校理。1055年任并州通判,1058年任开封府推官。1062年授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此后,历任谏议大夫,翰林院学士,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职。1070年反对王安石变法,辞去官职,隐居洛阳15年,从事《资治通鉴》编撰。此后,操纵守旧派,成为旧派首领。1085年哲宗即位,回朝后,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次年排斥新党官员,废除新法,9月因病逝世,享年68岁,赠温国公,谥号文正。
司马光
38洪皓(1088~1155)字光弼,江西鄱阳人,南宋著名爱国重臣,洪彦暹子。1115年考中进士,授宁海县主簿,秀州司录等职。1124年赴秀州任司录,秀州发大水,腾出自己居地,容几千灾民避难。另外,向郡守要求承担救荒任务,把仓府粟米减价售给灾民。当时,知州不敢担当,后来知州深受感动,就同意发放粮食给灾民。1129年以徽猷阁待制代理礼部尚书,出使金国被扣留,1143年始归。扣留在大漠15年,始终坚贞不屈,全节而归。同年迁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次年因忤逆秦桧,出知饶州。11147年改授濠州团练副使,安置英州。1155年秦桧病重时,复官左朝奉郎,主管台州崇道观。同年十月去世,享年68岁,谥号忠宣,赠魏国公。
家庭成员
父亲:洪彦暹(1058~1128)字子深,官至右通直郎,封秦国公。
母亲:董氏,洪彦暹正妻,封秦国夫人,生长子洪皓,次子洪皎。
儿子:长子洪适,次子洪遵,三子洪迈,四子洪逖,五子洪逊,六子洪邈,七子洪邃,八子洪迅。
洪适(1117~1184)原名造,更名适,字景伯,又字温伯,号盘州,自号盘州老人,洪晧长子。江西鄱阳人,宋朝大臣。1142年与弟洪遵考取进士,授台州通判。随后,为民申冤,得罪秦桧党羽,罢免官职。1155年任荆门军知军,次年调任徽州知州。此后,升任提举江东路常平茶盐公事后,上书徭役不均的弊端和利害,建议州县采取补救措施。1164年任中书舍人,次年拜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兼枢密使。次年拜太师,封魏国公,1184年去世,享年68岁,谥号文惠,著有《盘洲文集》等。
洪遵(1120-1174)字景严,江西鄱阳人,南宋大臣和钱币学家。1142年考取进士,授秘书省正字。次年为秦桧所贬,先后为常州,婺州,越州通判。1149年编撰《泉志》,1155年复入为正字,8月兼权直学士院。1158年拜起居舍人,迁起居郎兼权枢密院都承旨。次年拜中书舍人,1160年任吏部侍郎兼吏部尚书,旋即罢去,次年出知平江府。孝宗即位后,拜翰林学士承旨兼侍读。1164年拜同知枢密院事,七月以端明殿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1170年知信州知州,徙知太平州。又徙知建康府,江东安抚使兼行宫留守。1174年提举洞霄宫,11月病逝,享年55岁,谥号文安,著有《翰苑群书》《小隐集》。
洪迈(1123-1202)字景庐,号容斋,又号野处,江西鄱阳人,南宋著名文学家,洪皓第三子。1145年考中进士,授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因受秦桧排挤,出为福州教授。父亲自金返国,正出知饶州。行至饶州侍奉父母,1149年赴任。1158年归葬父亲后,召为起居舍人,秘书省校书郎兼国史馆编修官,吏部员外郎。1161年授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1166年知吉州,后改知赣州,1184年徙知婺州。1186年拜翰林学士,上陈《四朝国史》。1190年焕章阁学士,出知绍兴府。次年上章告老,进封龙图阁学士。1202年以端明殿学士致仕,封魏郡开国公,拜光禄大夫。同年去世,谥号文敏,享年80岁。
39张弘范(1238~1280)字仲畴,人称张元帅,河北保定人,元初大将,汝南王张柔第九子。早年师从学者郝经,1256年开始从军,善于骑射。同年其兄张弘略任顺天路总管,由其负责管理军队。1262年任行军总管,率军从征李璮,次年被罢免军职。1264年任顺天路管民总管,次年移守大名。1269年任益都淄莱等路行军万户,参与襄樊之战,屡立战功。1274年元军大举攻宋境,担任为前锋,以功改亳州万户,赐名拔都。1278年任蒙古汉军都元帅,进军闽广,俘获文天祥于海丰五坡岭。1279年在崖山大败宋军,灭亡南宋。次年返回大都后,不久病死,享年43岁,追赠齐国公,谥号忠武。
40许衡(1209~1281)字仲平,号鲁斋,世称鲁斋先生,河南沁阳人,元初理学家,教育家与政治家。父亲许通,师从大儒姚枢及窦默,学习程朱理学。1254年应忽必烈征召,出任劝农使,京兆府提学,国子祭酒。1260年加封太子太保,不久因病辞官返乡。1265年受命议事中书省,上疏《时务五事》并提出行汉法主张。1269年与刘秉忠等人议定朝仪与官制。次年任中书左丞,1271年拜集贤殿大学士,兼国子祭酒。1276年领太史院事,与郭守敬等制仪象圭表,主持编定《授时历》。1280年因病归乡,次年逝世,时年73岁,赠魏国公,谥号文定。
许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