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你的孩子吗?作家龙应台告诉你,如何正确处理亲子关系
你可能没有看过这本《亲爱的安德烈》,但你也许会对前段时间在朋友圈刷屏的这句话有所了解。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这句被众多家长奉为至理名言的告白,就是出自当代台湾作家龙应台和其大儿子安德烈的书信集《亲爱的安德烈》。
该书信集首次出版于2008年12月共收录35封书信。
在这些信中,龙应台和儿子谈论音乐、电影、民主、东西方文化、教育制度等。
被网友誉为当代“亲子关系的教科书”。
1999年,在儿子安德烈14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回到中国台湾就任台北市文化局长。
而当龙应台结束在台北市政府工作的时候,安德烈已经是一个十八岁的青年
龙应台无法将面前的大男孩和自己记忆中那个小小的,会亲昵地抱着自己大腿撒娇的小男孩重合在一起。
龙应台在书中是这样描写儿子安德烈的
“线条棱角分明,眼神宁静深沉,透着一种独立的距离,手里拿着红酒杯,坐在桌子的那一端,有一点“冷”地看着你。”
看到这一段话,我只感觉自己的心脏的位置传来一种很扎心的疼痛感。
一瞬间,我突然觉得自己就变成了龙应台,我坐在沙发的一角,看着面前陌生的儿子,儿子也看着自己面前陌生的母亲。
本该是最熟悉的家人,因为时间和地域的阻隔,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脑海里思绪横飞,我又想起最近新闻里频频出现报道的“留守儿童”,当他们出门在外的母亲回家时,这样的场景会不会再次上演?
面对和小时候已经完全不一样的儿子,龙应台决定重新认识这个18岁的男孩。
她带着忐忑的心情问儿子要不要和她以通信的方式共写一个专栏,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儿子安德烈答应了。
这一写,就足足写了三年。
在这三年期间,母子二人对对方都有了新的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从陌生变得熟悉。
因为本书是一部书信集,所以菠萝决定以其中一封书信为代表,重点向大家介绍这部堪称“亲子关系的教科书”的作品《亲爱的安德烈》。
菠萝今天想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是这部书信集的第28封信,《给河马刷牙》,这也是菠萝本人最喜欢的一个章节。
这封信是母亲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
书信开篇即是,“安德烈:我注意到,你很不屑于回答我这个问题:“你将来想做什么”,所以,跟我胡诌一通。”
身为母亲的龙应台对儿子的现状和未来感到很担忧。
她不知道儿子这一代人是对未来太自信,不屑于像自己原先那一代人年轻时一样,讲究勤勤恳恳,如履薄冰,还是儿子这一代人太不自信,才假装出一种嘲讽和狂妄的姿态,来逃避自己的追问。
她想起了联合国2005年的青年失业率。
香港十五到二十四岁青年的失业率是9.7%,台湾是10.59%,而数字不见得精确的中国大陆,是9%。
这些冰冷的数字意味着一部分大学生将难逃“一毕业就失业”的命运。
面对如此严峻的、残酷的、冰冷的社会现实,身为母亲的龙应台很担忧自己儿子的前途,她想了解自己的儿子的真实想法,看自己能否给予儿子一些帮助。
然后,儿子避左右而言其他的态度让她慌了,她不敢肯定自己的儿子是“太自信”还是“太不自信”。儿子的一通胡诌,让她更迷茫了。
龙应台想起了提摩,那个从小爱画画的孩子。
提摩打小就显示出非凡的绘画才能。
可是,受在气氛自由、不讲究竞争和排名的德国教育系统的影响,他一会儿学做外语翻译,一会儿学做锁匠,一会儿学做木工。
他几乎把自己能做的工作都尝试了一遍,然而,提摩毕业后仍旧找不到工作。
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三年又过去了。
当年他失业时只有十八岁,今年他四十一岁了,仍旧失业。
没事的时候,提摩会坐在临街的窗口,画长颈鹿。
提摩笔下的长颈鹿,就像他自己,迷茫又无助,平凡又寡淡。
长颈鹿的脖子从巴士顶伸出来。
长颈鹿穿过飞机场。
长颈鹿走进了一个正在放映电影的戏院。
长颈鹿睁着睫毛长长的大眼,盯着一个小孩骑三轮车。
长颈鹿在咀嚼,咀嚼,慢慢咀嚼。
龙应台一方面很同情提摩的遭遇,但是,她的人生阅历告诉自己,提摩的人生和他自己有很大的关系。
提摩在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没有找到他自己生活的意义,他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他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
另一方面,身为母亲的龙应台很担心自己的安德烈将来会变成提摩,一辈子不快乐,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和奋斗的方向。
她想起她和儿子有一次在阳台凌晨三点的谈话。
那是一个美丽的夜晚,凌晨三点中,万物都在熟睡,只剩一只孤独的蟋蟀,幽幽地唱歌。
安德烈点起烟,对龙应台说,“妈,你要清楚接受一个事实,就是,你有一个极其平庸的儿子。”
确实,在如此优秀的父母面前,安德烈其实对自己感到很惶恐,他害怕自己不够优秀的人生履历会让爱自己,对自己充满希望的父母亲失望。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他自己其实一直在用伪装来逃避残酷的现实。
龙应台看着儿子吐出一团青雾,恨不得立刻把烟从儿子嘴里拔出来,扔进大海。
可是,她在心里对自己说,“MM请记住,你面前坐着一个成人,你就得对他像对待天下所有其他成人一样。他早已不是你的“孩子”,他是一个个人。他就是一个“别人”。”
接受高等教育,从事文化工作的龙应台一直对自己说要尊重自己的儿子,即使她知道吸烟对自己儿子的健康有害。但是,理智告诉她不能从儿子手中夺去香烟,因为儿子能够自己做出判断。
儿子已经长大,不再是小孩子了。
龙应台已经忘记自己当初是如何对儿子说自己不会失望之类的话,但她此刻在书信里,对安德烈说
“对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我们最终极的负责对象,安德烈,千山万水走到最后,还是“自己”二字。”
弗洛姆说过:“在一切爱的关系中,自由最重要。”
这句话适用于也很适用于亲子关系。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
身为父母,如果我们爱自己的孩子,就要给他们自由,让他们可以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自己所爱和所不爱的东西。
不管你是父母还是孩子,如果你正在为如何维护好亲子关系而烦恼,相信这部书信集可以给你想要的答案。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价值,欢迎大家点赞、留言、转发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