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苏秦张仪合纵连横之术到底多精妙?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苏秦张仪合纵连横之术到底多精妙?

导言:

现在再回顾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苏秦张仪的合纵连横之法,其实有很多让人拍案叫绝的智谋在里面,当时的天下被七个较大的诸侯国瓜分。

其中夹杂有个别名不见经传的小国,有点类似于现如今的欧洲,各国之间连年争夺土地和人口,你方唱罢我登场,谁都没有办法获取最强大的地位。

一直到战国中后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臣武将,能人志士,有豢养门客的战国四君子,也有侠士剑客,武将有著名的白起,廉颇,魏冉,蒙恬等等。

凭借着他们在历史的舞台上璀璨如星海,肆意发挥着自己的聪慧与才华,比如楚国的春申君,屈原,蔺相如以及我们本文的主角苏秦,张仪。

这天下在他们的眼里,不过就是一盘棋局一样,著名的关隘不过是棋盘的交叉十字,所谓的天险也就是围棋上的气口,各国势力是任人推演的棋子罢了。

而以苏秦张仪为代表的人物的"纵横家",在他们的成名史上伴随着的是大国的日益强盛和小国如花朵般的萎缩和凋零,他们行走于各诸侯国,仅凭自己的一张口三寸不烂,纵横捭阖就是形容他们,在各国各政治势力之间发挥聪明才智。

最终苏秦合纵六国企图攻占秦国,而秦以张仪之计很快的颠覆了六国同盟,这二人以天下为棋牌,以诸侯为棋子,玩弄政权以股掌之间,但是确实也是在历史上留下了精彩恢弘的一笔。

以连横之术破解合纵之策

首先,合纵连横毫无疑问是基于对天下各国的了解,在当时的科技条件来讲,似乎都很难讲出有没有完整的全域地图,而各国的地形地势在当时甚至现在来说都属于军事机密,无从获得,当时的纵横家们却能将天下玩弄于股掌之间。

连横之术是指当时的纵横家张仪,来到咸阳城给当时主政秦国的秦惠文王提出的远见策略。当时的秦国在经历了"商鞅变法"后,尚武唯才,奖励耕织,日益强盛,盘踞在西部虎视其余六国。

在这样的情况下苏秦以一己之力"挂六国相印",企图六国并举,瓜分秦国,一时之间秦国虽强大,面对这样的危机也是夙夜难安,幸亏有张子,也就是张仪提出了连横之术来破解合纵之策。

具体说来所谓的连横之术就是有选择的联盟,有选择的进攻,而不是统一与之为敌。六国之间原本也是互相敌对的关系,虽然在苏秦的游说之下,六国看似达成了同盟,但是这个同盟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互相之间也是敌对的关系,稍有风吹草动就很容易瓦解。

《梁书·张缅传》:"收散亡之馀弱,结与国而连横。"连横不仅仅是战争,更是一场外交的艺术,要知道国与国之间只有永远的利益,怎么可能会有永远的盟友。

六国兵归一处,其实赢了是与秦国国土接壤的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等有好处,兼并进去,而遥远的燕国,齐国只能看着到嘴的肥肉被分走,长此以往,各国出力与所得必然不均,秦国也就有了可乘之机。

张仪在给秦惠文王一顿游说过后,秦惠文王终于听从他的建议,"与齐、楚大臣会于啮桑",这就是远交近攻战略实施的前奏,先与齐国和楚国的使者会盟,一则离间几国的关系,二则齐楚两国是除秦国以外比较大的国家。

而且齐国距离秦国较远,本就获取不到太大的利益,最终六国联盟军就被轻易地瓦解,后期张仪又帮助秦军轻易地拿下了巴蜀之地,不得不说诡谲无出其右。

合纵抗秦相配六国

苏秦此人可能不为世人所知,但是"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大家肯定都知道。苏秦与张仪师出同门,都是鬼谷子的徒弟,由于没有什么天赋,少年读书一无所成,后来被人讥笑之下发愤图强,悬梁刺股说的就是他。

后来他游历天下"访求山川地形,风土人情,尽得天下利害之详",获得了可以说许多第一手的材料,正式提出了"合纵连横"的大计。

他最开始选中的也是秦国,这主要是基于秦国当时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优越了,再加上秦人好武力,国力也较为强盛,秦惠文王一直表现出来的是一副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模样,苏秦就去了秦国。

但是当时由于刚刚将一心变法的商鞅车裂而死,因此作为耍嘴皮子功夫的苏秦并没有受到多大的重视,于是为了证明自己"合纵连横"之说的威力,游走于六国,最终争取到六国大结盟。

苏秦先是来到最北边的燕国,而后南下赵国,逐一面见,最终取得了六国相印,一时间风头无量,后来被连横之术所破,也是出于无奈,天下大势趋于统一,这既是历史的走向,也是民心所向。

苏秦所带领的六国虽然在短时间内与秦国对峙,但是随着各国权力的更迭,朝局的动荡而风雨飘摇,岌岌可危。

苏秦本人也知道助秦国连横才是最好的一条路,只是在未见效果之下不得已助六国合纵,后来秦国的公孙衍就在"远交近攻"策略之下,一步步完成了对六国的鲸吞蚕食。

这就是后人所说的"若我有咸阳三亩良田,安能配六国相印?",可以说秦惠文王的拒绝,让苏秦更加有了励精图治的意愿,而苏秦的何总之术,客观上确实延迟了秦统一六国的时间。

历史上的英杰人才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有的话说"英雄造时势",也有种说法是"时势造英雄"可以看到在历史上确实是在纷纭变幻的时代,更容易涌现出英雄人物,在纷乱的战国就涌现出一大批,苏秦张仪等人凭借着自己对整个国家地理山川,各国政要人心向背,各个地域风情人物等等情况的了解,将各国军事经济实力作了整合,在自己的能力之下,答出了最优解。

刘向:"苏秦为纵,张仪为横,横则秦帝,纵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刘向作为一位史学家,做出这样的评价还是很高的,特别是张仪在为秦国攻取巴蜀一带之后,李冰修筑都江堰,让四川成为了天府之国,仅凭经济实力而言,楚国就再也不是秦国的对手了,从此合纵也失去了最后的希望,楚国的衰败只是时间问题。

东西为横,南北为纵,苏秦张仪二人,一个站在强秦的肩膀,一个矗立于六国的山间,隔着时间与空间,下着一盘谁都看不见的大棋,可以说从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秦国就蹋上了高速发展的列车,再有后来苏秦执掌六国相印。

虽然有了重兵压境的困局,但是又有张仪前来相救,秦惠文王也能全然信任,几番下来无论,从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而言都再也不是六国能望其项背的,这里面英雄杰出人物的贡献名声自然卓著,一代代人才的涌现,给了诸子百家最好的发展与言论的自由。

但是归根究底所有的实力与国家自信,没有一个不是借助于最底层的老百姓,无论是发展农业还是征用兵士,都是出自于每一家每一户。

可以说先有了合纵才有了与之对应的连横,连横之术就是为了破解合纵之术而生的,各国联军数次逼近函谷关,秦国却能一次次赢得喘息的机会,一直到后期公孙衍,白起等人,更是为统一大业立下汗马功劳,合纵之术被破解以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六国之间的混战,朝秦暮楚的故事就是这样来的。

秦国从秦穆公开始,一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始终在最西方一个劲的扩张,可以说始终是野心家们的乐园,没有一位君主是安心守成的,六国组织了数次对抗秦国的合纵联盟,有三国联盟,四国联盟,时而联盟,时而征战,心口不一,行动更是一盘散沙,最终秦国越来越强大,终于在长平战后,只能束手就擒。

结语

历史趋势必然是趋向于统一的,战国七雄中,秦国在西部地区,楚国在南部,齐国在东部,这三国是最为强大的,而齐国作为受儒家思想影响比较大的一国,其实本身战斗力并不强,而楚国国君自身实力欠缺,只有秦国"奋六世之余烈",一代代传承下来,个别昏聩无能的君主在位时间也非常短,再加上地形优势,派骑兵长驱直入,最终统一了六国。

能在战国乱世风云变幻中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可以说是十分难得的,苏秦张仪能充分的利用当时各国之间的矛盾,以及称王称帝的野心和心理,将智谋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同时拥有无边的勇气与毅力,用一张嘴揣摩游说,唯一的致命弱点在于全部凭借一张嘴。

在说服各诸侯王的过程中巧舌如簧,却在最后留下一滩乱局,苏秦在六国之间游走,甚至到后期成为了一名间谍,没有对各国的军事实力做很好的扩充,没有从各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一味地追求自己声名传播,没有充分想到在绝对的军事实力面前政治手腕毫无用处。

可以料想没有纵横家其人在里面搅弄风云,天下统一的局面可能会更早到来。

参考文献:

《战国策》

《梁书》

相关推荐

​花芽分化的含义,时期、成因与类型(上)

​花芽分化的含义,时期、成因与类型(上)

182

花芽分化的含义,时期、成因与类型(上) 花芽分化的含义,时期、成因素与类型(上) 作者 | 静澜生态景观 一、花芽分化的含义 花芽分化是指植物茎生长点分生出叶片、腋芽转变、...

​深扒大宅门之(一)-导演、编剧郭宝昌

​深扒大宅门之(一)-导演、编剧郭宝昌

107

深扒大宅门之(一)-导演、编剧郭宝昌 郭宝昌,原名李保常,1940年8月出生于北京。导演、编剧。196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郭宝昌与大宅门主创人员 中间戴眼镜者为郭宝昌...

​青海省西宁市简介

​青海省西宁市简介

114

青海省西宁市简介 西宁:宁静高原之城,自然与文化交融的风景明珠 西宁 西宁,位于中国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处青海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连接地带,是中国青海省的省会。作为高原之上的...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理解与适用

187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理解与适用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基本原则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水浒拾遗-朱贵绰号「旱地忽律」为何意?

​水浒拾遗-朱贵绰号「旱地忽律」为何意?

155

水浒拾遗-朱贵绰号「旱地忽律」为何意? (一) 引言 水浒英雄人物人人皆有绰号,大部分可以说是「闻绰号便知其人」,反应了水浒英雄人物的性格、特长和身份、外形。 比如: 智多...

​“邪魅少年”王瑞昌:踏实演戏,戏比天大

​“邪魅少年”王瑞昌:踏实演戏,戏比天大

72

“邪魅少年”王瑞昌:踏实演戏,戏比天大 王瑞昌的微博简介一直写着这样一句话——“踏实演戏,戏比天大。”入行以来,这一直是他时刻谨记的原则,即使《双世宠妃》系列的大爆...

​明朝灭亡的原因分析

​明朝灭亡的原因分析

106

明朝灭亡的原因分析 回顾漫漫的历史潮流,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有着其自身的独特性。 明初定都于应天府,1421年迁都至顺天府,而在应天府设立南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