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逸梵:一生情人无数,晚年凄凉蜗居地下室,至死未得张爱玲原谅
比起“作家张爱玲的母亲”这个称呼,我想她应该更喜欢以黄逸梵这个名字被后人提及。但作为张爱玲的生母,她又注定摆脱不了这个称呼,而女儿张爱玲的一生,也和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原名黄素琼的名门千金黄逸梵,其祖父是清末长江七省水师提督黄翼升,曾为李鸿章的副手,也为清政府立过功,称得上家世显赫。
其父黄宗炎于而立之年在广西赴任时染瘴气而亡,而黄逸梵就是父亲过世后妾室所生,他还有一个龙凤胎哥哥黄定柱。
因父母早逝,黄逸梵的童年并不幸福,生于那个年代,幼年的黄逸梵要裹小脚,学女红,哥哥到了读书的年纪,就被送到新式学堂上学,但她却摆脱不了旧时代女性的思想束缚。
她本就不是个甘于平凡,思想守旧的女性,她通过绝食抗议,为自己争取读书的权利,抚养她的大夫人也只同意送她去私塾读书,她从不信“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话,至此,她戏剧性的一生也慢慢拉开了序幕。
婚姻不幸远赴海外
即使通过读书,黄逸梵接受了新时代的思想,但自己的婚姻还是没有办法自己做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还是她逃不了的命运,她在22岁时被许配给了李鸿章的外孙张志沂。
那时的张家作为名臣之后,两家的亲事也算门当户对,黄逸梵和丈夫张志沂在世人眼里也是一对金童玉女。
婚姻的开始,二人也如同寻常新婚夫妇一样,相敬如宾,甜甜蜜蜜,可日子久了,婚姻的新鲜感也逐渐褪去,接受了新思想的黄逸梵,也在生活中逐渐发现丈夫吸烟,带女人回家,大男子主义,这些旧社会的恶习慢慢浮现。
黄逸梵也对丈夫越来越失望,夫妻二人的生活也不再像刚开始那样,每天都在吵架中度过,丈夫张志沂却屡教不改。
黄逸梵从小就看不惯旧社会的这些陋习,张家的生活让她厌烦到极致,她越来越向往自由,想要逃离这牢笼一般的生活。
直到1924年,黄逸梵看到了希望,张志沂的妹妹要出国留学,黄逸梵以需要监护人为由陪同出国。
即使那个时候的她已经拥有了一双儿女,4岁的女儿张爱玲和3岁的儿子张子静,她被束缚的太久了,那个时候的黄逸梵对自由的渴望达到了顶峰。
即使是亲情,也不能再成为她的枷锁,她就这样义无反顾的和张志沂的妹妹出了国。她就像重获自由的鸟儿一样尽情的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踩着那双三寸金莲,踏遍了万水千山。
黄逸梵打扮时髦,从小便长相出众的她在西式服装的加持下更加显得婀娜多姿,连自己的女儿也曾说过她是个美丽的女人。
身世显赫的黄逸梵也靠着父母留下的一半家产的许多古董,在国外过着优越的生活,以至于在世人对黄逸梵的印象中,就是离去的背影和一箱古董。
黄逸梵在国外活的潇潇洒洒,学油画,学习语言和艺术,开阔了眼界,还做了大画家徐悲鸿的学生,与胡适等人谈天说地,好不自在。
回归家庭后彻底失望选择离婚
某一天收到了丈夫张志沂的信,这封信唤起了她的思乡之情和对一双儿女的愧疚,黄逸梵决定回国好好和丈夫过日子,他们一家人搬到了上海定居,逼着丈夫戒掉了烟,教张爱玲弹琴画画,将自己在国外的见闻讲给一双儿女听。
张爱玲从这个时候开始,才对内心的母爱渐渐地有了概念,那段时间也是张爱玲最开心的日子。
但很快,丈夫张志沂又原形毕露,这次,黄逸梵对这段包办婚姻彻底失望,在那个时代,她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离婚。
顶着世俗的议论,她从张志沂那里争取到了女儿张爱玲的教育决定权,她知道,在那个时代,女孩子想要的就要尽力争取,她不希望女儿和自己一样被旧社会束缚,也不想女儿的教育被耽误,想尽办法把女儿送进学费高昂的新式学堂。
对于自己的儿子,那个年代的男性,不论是在教育还是生活方面,都有高于女性的优势,不需要她去给儿子额外的争取什么,她对儿子女儿的爱是毋庸置疑的,但她一定是亏欠了儿子,至少是在陪伴这件事上。
为女儿尽心尽力
后来,受不了父亲和继母虐待的张爱玲选择了去投奔母亲,那时候黄逸梵的生活已大不如前,但还是同意了支付女儿昂贵的学费。
对待女儿,黄逸梵还算尽心,只是母女两人的性格实在太像,倔强又拧巴,所以二人的关系经常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她们之间是有爱的,只是都不知道怎么表达。
但对于女儿的爱情,黄逸梵作为母亲却不似新时代女性一样开明,甚至有点偏激,两次介入女儿的爱恋,女儿张爱玲对母亲的怨恨,也许在这些事情上又多了一分。
明明自己恋情不断甚至都是外国男友,却一再阻挠自己的感情生活。因为这些事,黄逸梵与女儿的距离越来越远。
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后,黄逸梵选择了定居英国,而女儿张爱玲则住在纽约,黄逸梵也交到了一个美国男友。
男友维斯基是一个手艺人,在一间小作坊做皮具,生活拮据,黄逸梵毫不犹豫的变卖了一箱古董支持男友,和男友一起设计款式,辛苦却也甜蜜。
即使坠入爱河,但为了女儿张爱玲留学的事,黄逸梵还是独自一人回了国,她教女儿英语、绘画、音乐、谈吐,可以说,张爱玲后来的文学成就与母亲黄逸梵脱不开关系。
为了能让张爱玲考上伦敦大学,黄逸梵把买衣服的钱省下来为她请英国家教,张爱玲也没有让她失望,以第一名的成绩被伦敦大学录取,但由于战争原因,张爱玲选择远赴香港读书,黄逸梵和男友去了新加坡。
晚年凄凉,母女二人阴阳两隔
1941年,新加坡沦陷,黄逸梵的男友死于炮火之中,黄逸梵深受打击,与家人失去了联系一人在新加坡苦苦支撑,后来她去了印度,做了印度总理尼赫鲁姐姐的秘书。
但工作的不顺心,又让黄逸梵辞职去了马来西亚一个偏僻的村庄,做了半年的乡村教师。后来又回到了英国伦敦定居,由于古董变卖的所剩无几,为了生计她去工厂做了一名制包女工,住在阴冷潮湿的地下室。
直到晚年,黄逸梵病重,写信给女儿想见她最后一面却没能如愿,只收到一封回信,信中夹了一百美元,讽刺又凄凉,几个月后,张爱玲收到了母亲寄给她的几大箱古董和钱币。1957年,黄逸梵逝世,身边没有一个亲人。
她没有按照世俗的要求活成黄素琼,却活出了自己最想要的样子。她的一生,追求自由,不是一位好妻子,也没有成为一位好母亲,但对于女儿,她也尽心了,只不过在那样的时代下,她想挣脱束缚就必须舍弃一些东西,这样的人生,固然不完美,却又真实而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