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代替话语声表达精神世界
一种音乐、一种情绪
文/蔡丽婕 闻是教育
音乐,一直都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
人们不需要有多专业的音乐知识,但是听到一段旋律,内心里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感受,我想这就是音乐最大的魅力吧。
以往提到学习音乐,很多人都会觉得就是学习一门乐器或者唱歌,仅仅只是收获了一个技能。
这个技能可能会对考学有帮助,也可能永远只是一个兴趣爱好而已。而现在很多的音乐课程,其实还是以传统的老师教授知识为主。多数都只注重指法或者发声,盯紧孩子练习只为了最后有几首拿手的曲子或者节目。
很多人都觉得,孩子们只要能把技能掌握了,那他就会有音乐感受力了,其实不是的。
我看过很多孩子曲子弹的或者唱得特别的好。他们技巧掌握成熟,但是在他们的曲子里却缺了自己的感受、缺少了情感。他们只是一个模仿者,模仿着平日里老师教的,模仿着现成的音乐作品。
因为习惯性的做听众,孩子也很难会有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而我在上音乐戏剧课时,希望孩子不再只是听众,而作为一个创作者、演奏者参与其中。
所以在上课的时候他们可以根据音域高低、长音跳音自己设计相应的肢体动作,从而记住了什么样的音是长音,什么样的音是跳音,也会真实的认识到高音低音的区别。
例如在我们戏剧营的音乐戏剧课上,孩子们根据自己听到的《大地震》的纯音乐,自己去创作能够匹配这段音乐的舞蹈。
他们先是感受音乐的情绪,想象自己当时的场景。在节奏很紧凑的时候,用自己的身体去展现地震时人的状态,他们设计跟随地震摇晃的身体的动作,设计了跌坐在地上想站却又站不起来的动作,还设计了躲避高空坠物的肢体动作。
他们也会因为旋律的变化去转变情绪的变化,从最开始的平静,到惊慌害怕和最后的无助。
在表现这段音乐的时候,我并没有说,你们应该怎么表演,手应该固定在哪个位置。而是将所有的舞蹈创作交给孩子,让他们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这段音乐,去创作这个场景。
这种以活动为主的上课方式会孩子们没有压力,在音乐中也更好的展现了自己的情绪、舒缓了自己的情绪。
而这种状态下的孩子,也会更容易通过不同的音乐提升感受力。
我也特别喜欢音乐剧。音乐剧本身就是一个集音乐、歌舞、戏剧的音乐表现形式。可能现在去剧院看音乐剧的人还比较少,但是我相信大家一定都看过迪士尼的音乐电影,这些电影其实都是用了音乐剧的形式,而很多孩子都喜欢这种电影。
记得《冰雪奇缘》上映的时候,就有好多孩子过来跟我说:“老师,我好喜欢艾莎啊,她好漂亮,唱歌也好好听!”;“老师,雪宝好可爱呀!”
而通过音乐剧的排练学习,孩子们会获得的不只是会跳舞会表演会唱歌这些技能,还会收获到搭档之间的相互配合。
和独唱独奏不同,音乐剧的表演中有许多需要和搭档配合的地方,我要清楚自己什么时候应该接台词,也要清楚自己什么时候要换队形。
演出者不再是一个个体,而是和伙伴们成为一个整体。
孩子们通过音乐剧的课程也会感受到音乐情绪的递进。音乐剧和音乐息息相关,里面的音乐都是贴合剧中的发展而创作的,每一首歌曲,每一段配乐都代表着当时的情绪,孩子们通过音乐的方式,对情绪的变化会更加敏感。
通过音乐剧课程也能更深刻的感受到故事中的价值观,音乐剧中的戏剧表演也会让孩子们进入角色,亲身的表演过后,会对故事中的道理有更深入的理解。
学习音乐并不仅是为了掌握某项技能,我想学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这才是最重要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