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一期(111)松潘战役奠定地位,胡宗南军事集团骨干-丁德隆
黄埔一期(111)
松潘战役奠定地位,胡宗南军事集团重要骨干--丁德隆
丁德隆(1904-1996),字冠洲,又名若望。长沙育才中学毕业。1923年冬,入大本营陆军讲武学校学习 。1924年秋该校并入黄埔军校,编入第一期第六队学习。
毕业后留校任校本部副官处少尉见习官,后任军校教导团排长,参加第二次东征,在惠州战役中身负重伤。伤愈后升任连长,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任第一军第二十二师第六十五团一营营长。
1928年7月,根据编遣会议,部队进行缩编,以第一军第二、第二十二师、第三十三军第七十一师整合缩编为第一师,辖三旅六团。丁德隆不降反升,任第三旅第六团团长。参加了第二次北伐和蒋桂战争。1929年9月,第一师改编为两旅六团,任第二旅第六团团长。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在战斗中再次身负重伤。同时,第1师代师长徐庭瑶也在战斗中负伤,由第1旅旅长胡宗南代理师长。11月,代师长胡宗南转正,也标志着胡宗南军事集团正式成型,第一师改为辖三旅九团制的甲种师,伤愈归来的丁德隆升任独立旅旅长,后兼任副师长。成为胡宗南军事集团的重要骨干。
1932年7月,第一师做为主力参加了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的第四次"围剿”,与红四方面军在今湖北大悟县河口镇一带,打响了著名的“河口之战”。河口之战非常惨烈,红军只是惨胜,虽大量的消灭了敌人,自身伤亡巨大,据徐帅回忆,三万红军损失过半。丁德隆的黄埔一期同队同学,红二十五军军长蔡申熙也在战斗中牺牲了(据蔡申熙外孙王文红的回忆文章,蔡申熙是在与黄杰的第二师交战时中弹的)。此战过后,红四方面军被迫撤离了大别山。同年底,红四方面军进入川北大巴山区,建立革命根据地。第一师尾随红军进驻四川,丁德隆的独立旅在战斗中遭受红军重创,期间不得不被迫调回陕南汉中整顿补充。1935年6月,红军长征到达川北,胡宗南部在松潘与红军发生激战,双方伤亡都很大。松潘是四川北上甘南的交通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蒋介石非常重视这次战役,不停的发电报询问,胡宗南更是严令督战各部。
蒋介石与胡宗南
丁德隆率领的独立旅甩掉红军袭扰,不分日夜的急行军,翻越雪山峡谷,率先抢占了松潘古城,堵死了红军北上甘南的必经之路,成为了战役的关键。在胡宗南各部的拼死阻击下,松潘战役红军失利了,被迫只能选择最难走的草地这条路北上。而丁德隆由此奠定了在胡宗南军事集团中的地位。1936年,第一师扩编为第一军,独立旅扩编为第七十八师,丁德隆因功升任第七十八师师长,成为当时胡宗南军事集团中仅次于李铁军的人物。同年10月授陆军少将。
然而就在他官运亨通,蒸蒸日上的时候,厄运降临了。
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师,蒋介石调动东北军、西北军、中央军加紧进攻陕甘苏区,在与红军的交锋中,其他的部队逐渐停止了前进,形成对峙。唯独第一军自恃装备精良,蔑视红军,分几路紧追红军不放。中革军委决定集中兵力,消灭其中一路,当第七十八师进占山城堡地区后将其包围,红一军团代军团长左权还以黄埔一期同队同学的名义,给丁德隆写了一封信,大意是劝他停止内战,共同抗日,避免自相残杀。此时心高气傲的丁德隆根本听不进去,反而回信劝左权放弃理想,归顺中央等等。话不投机,只能兵戎相见了,红军经周密部署,发起进攻,经过一天激战,歼灭该师二三二旅和二三四旅一个团,取得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的第一次大捷,史称山城堡战役。也是红军长征和结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最后一仗。丁德隆在战斗详报中讲道:此战“损失极重,混乱不堪”,“以现计约损失三分之二以上”。山城堡战斗后,1937年,丁德隆受到撤职处分,七十八师师长一职由第一师副师长李文接充。
山城堡战役纪念碑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丁德隆从英雄变成了狗熊。心灰意冷的他回攸县老家养伤去了。从此丁德隆在军事指挥上再无建树。
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淞沪会战正激烈地进行,陆军大学被迫迁到长沙,1938年3月,丁德隆被胡宗南保送到陆大特四期学习,1940年4月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后,胡宗南保荐丁德隆出任第一军军长。1941年5月,任第三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由第36、第79军各一部新组建的第五十七军军长,在陕甘宁边区外围担任守备任务。
1944年4月,丁德隆升任三十七集团军总司令。1945年3月晋任中将,同年12月,由重庆卫戍副司令刘戡接任第三十七集团军司令。丁德隆到南京就任军委会高参,中央训练团将官班主任、副教育长。后又回到胡宗南身边出任西安绥靖公署干部训练团副团长。
1949年2月,第十六绥靖区改编为第十一兵团,丁德隆任副司令官,同年6月第十一兵团番号撤销,改编为湘鄂赣边区绥靖总司令部,驻湖南益阳,丁德隆仍任副司令。
1949年冬,到台湾后,任"国防部"中将参议,1996年2月24日病逝于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