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神曼斯坦因,军人世家出生成为纳粹战略大师,因小胡子退出政坛
一九四零年六月十四日,德国攻陷巴黎,号称欧洲最强大军队的法国,在坚持了三十九天之后,终于选择了认输。德国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击败法国,靠的就是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三位将军之一的埃里希冯曼斯坦因。大家好,我是小山说故事,喜欢的观众朋友们可以关注我,点个赞给个强烈推荐,有什么不同的建议可以评论区打出来。本期我们就来讲述一下在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聪明、最有能力的将军——埃里希·冯·曼施坦。
上至老容克龙德施泰特,下至所有的军官,在谈到曼施坦因时,都对他的才华赞不绝口。曼施坦因拥有极高的战略眼光,在机械武器上的造诣,甚至超过了所有不擅长坦克的将军。而且,他在战场上也有一定的掌控力,不会像其他喜欢玩坦克的将军一样,在防御上犯下太大的错误。曼施坦因保持着稳定的节奏,努力争取着最大的胜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他还亲身参与过一次装甲突击炮的研制工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国三大将军之一的曼施坦因就是以他的智慧和智慧而闻名的。他的战斗方式,就好似一门艺术。曼施坦因虽然是个法西斯派的死忠,但他在军事方面的成就,也是被许多国际军事专家所认可的。即便是在战后,曼施坦因依旧是西方各国的贵客,在冷战期间,他在美国对抗苏联的时候,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后世尊称为“战神”。
一八八七年,普鲁士的一位炮兵将领,爱德华·冯莱文斯基与他的夫人海伦,诞下第10子,埃里希。因为海伦的姐姐和老曼施坦因将军都不能生孩子,所以他们收养了埃里希,让她继承了曼施坦因的姓氏。从那以后,他就以埃里希冯曼斯坦为他的一生起名。这个孩子就是,曼斯坦因!
曼施坦因出身于一个老普鲁士的军事世家,其父为普鲁士上将,其父为普鲁士上将,其叔父、祖父皆为上将,其父为保罗·冯·兴登堡,其父为德国大元帅,也是其叔父。这样的出身,让曼施坦因注定了他一生都要在军队中度过。1900年,他在一所青年军官学院接受了六年的教育,并在这六年中成为了德皇侍卫。1906年,他以预备役军官的身份加入了第三近卫军。曼施坦因于1913年考入德国军事学院,一年后一战爆发,他以一名正规士兵的身份参战,先后担任第二近卫军预备队的少尉副官,军团部的参谋,骑兵团的作战科科长,等等。第一次大战之后,他仍在军队里服役。
一九二九年,曼施坦因加入了国防参谋总部的行动组。他于1931至1932两次对苏联进行了访问,会见了苏联最高指挥官,还在乌克兰及高加索地区进行了多次军演。当希特勒在1933年上台的时候,曼施坦因是德国第4步兵团的一名营长。那时的希特勒,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目标,只是一味地扩大军队。曼施坦因和其他一些国防军的将军们,都对德国在短时间内的大规模扩张表示了不满,认为这会对士兵的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还会引起其他国家的插手。一九三四年,曼施坦因被任命为柏林第三军事基地的总指挥,这个军事基地负责保卫德国首都柏林,因此,他被提拔为上校。
此时柏林第三战区的统帅乃是维茨莱本,这家伙在一战当中也是赫赫有名,因此双方的关系也是相当不错。在1935年,希特勒颁布了秘密的国防法,彻底改组了武装部队。魏玛时期的国防军被改称武装部队,元首和总理是武装部队的最高统帅。国防部长勃洛姆堡被任命为战争部长兼武装部队总司令,他是唯一得到过这种头衔的将军。三军各有自己的总司令和参谋总部。从此之后,曼施坦因在军界升迁速度明显加快。改组武装部队两个月之后,曼施坦因被提拔为德国陆军参谋长一号办公室的负责人,被委任为军事统帅。在此期间,他帮助制定了德国军队进入莱茵半岛的计划。
在1936年十月,曼施坦被提升为一名少将,并被任命为德国参谋本部的第一军事后勤大臣。很快,他被提升为德国军事司令部的主要副手,并与德国军队的最高决策层取得了直接联系。1938年二月,当希特勒开始扩大德国的军力时,弗立契被撤换为陆军统帅,而曼施坦因则因为弗立契的个人关系,被撤换为德国驻李格尼兹地区的第18师师长。曼施坦因和他的家人一起从柏林迁往李格尼慈,从此就住在这里。同年,他在德国攻占捷克苏台德区时,任勒布兵团总司令。在一九三八年三月七日,希特勒对曼施坦因发出了一封召令。
在1939年八月,德国开始了战时动员,希特勒组建了南部军团,为攻打波兰做好了准备。由于下达了“白色作战”的指令,曼施坦因被秘密任命为南部军团司令部的参谋长。德国对波兰的侵略最终在一九三九年八月三十一日开始。同年,他再次担任了龙德施泰特军团的总司令,这支军团是入侵波兰的主要力量。接到命令后,他第一时间就被派往了西线,与龙德施泰特并肩而行。在西部战线上,同样是曼施坦因制定了击败法国人的战斗方案——用坦克越过阿登高地向法军发起进攻。一开始,他的提议并没有得到通过,因为军方认为他的提议太过激进,在曼施坦因的劝说下,他的提议终于得到了通过。
当他在1940年一月奉命统帅第38步兵团时,曼斯坦因满怀期望地申请装备一支装甲兵,但遭到了无情的回绝,上级以他缺少相应的装甲兵为借口。希特勒有一次叫他去,他趁机把自己的观点告诉希特勒,曼施坦因在给希特勒作报告时,对他的方案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希特勒在听到曼施坦因的建议后,被他的军事才能所折服,并立刻批准了曼施坦因的建议。所以曼施坦因的“镰刀”战略才会如此奏效,将英法两国的军队逼迫到了英吉利海峡的边缘。英法两国在绝境中被迫进行了敦刻尔克的大撤退,法国从此完全沦陷。一九四一年二月末,由于他在战略上的胜利,希特勒非常欣赏他。当德国发起针对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时,曼施坦因正如他所希望的那样,从幕后走向了舞台。在法国西北部海岸的一个城镇李托奎特,曼施坦因辞去了他38兵团的团长,并出任了第56装甲兵团团长一职。
这一次,曼施坦因如愿以偿。他早就想要指挥一支装甲兵,并将他酝酿已久的新战略付诸实施。战争开始后的四天,曼施坦因率领的第五十六装甲军团在苏联境内肆无忌惮的肆虐,短短四天的时间,他们就深入到了苏联200多公里的腹地,与他们战斗的苏联士兵,在德国人的铁蹄下,被打得溃不成军。但可惜的是,德国人的战术计划被苏联人截获,到了最后,德国人已经失去了先机。曼施坦因并没有能够深入苏联的腹地。就像曼施坦因预料的那样,当德国人开始和苏联人进行军团阵地对垒的时候,德国人的装甲车就像是一堆破铜烂铁一样被苏军的喀秋莎打得七零八落。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人从有利变成了不利。在抵挡了德国人的攻势后,苏联人开始慢慢的反败为胜,从防守变成了进攻。之后的几场战役,在我们前面的几期视频里面都讲过,德军开始节节败退。
尤其是1943年堡垒计划的失败,当时的情况更为严重,但是当时曼斯坦因并不在意,他认为只要战术运用得当,还是可以翻身的。但是他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他还有个上级,那就是自命不凡的小胡子。虽然他在政治上有着过人的天赋,能够将德国带回正轨,但在军事上却是一事无成。元首在战争中,喜欢突发奇想,胡乱发号施令,从来不会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做,也不会考虑后路,随心所欲。至于曼施坦因,他和元首,在后来的日子里,对德国的态度也是天差地别。他要稳住阵脚,寻找下一次进攻的时机,而元首却要他出其不意地发动攻击;他想进攻,免得被敌人控制,但元首让他们坚守阵地,不让他们全军覆没。这种分歧让曼施坦因很累,他被战争弄得心力交瘁,还要和元首天天吵架。
后来苏联的表现,让德国节节败退,而在撤退的过程中,也损失了大量的德国士兵,这让元首不得不罢免曼施坦因的军衔。在知道自己已经被免职的消息后,曼施坦因终于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他将手中的所有权力都交了出去,然后返回了自己的家乡,准备退休。而在他被开除之后,德国的许多将军也纷纷辞职离开,让德国的情况变得更加糟糕。最终,德国以惨败告终。曼施坦因于一九四五年在林茨被英国人俘获,并被监禁于布里金德。
1949年,同盟国军事法院在德国汉堡对他进行了审判,英国军事法院对他进行了18年的监禁,并将他送往韦尔监狱。自一九四七年以来,西方占领区陆续释放了大批自己关押的战犯和将领。曼施坦因由于生病而于1953年获释。他还撰写了一本名为《失去的胜利》的自传。曼施坦因于一九七三年六月十一日辞世,这位战神就此结束了其充满传奇色彩的生命。好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讲到这里,我是小山说故事,更多精彩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