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沈醉被转移到北京的监狱,他在狱中学剃头,造成流血事件
关注历史实战,了解更多精彩人物故事!
前言
1950年3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昆明,实行了军官,原本关在陆军监狱的沈醉被当成囚犯,交给昆明军官会。沈醉18岁参加军统,戴笠一直很看重他,他也混得有声有色。
沈醉自己也没有想到,国民党政府会惨败,他自己会成为阶下囚。他心里是很痛苦的,更担心在台湾的妻子和儿女,因此在监狱中采取了抵抗政策,拒不接受改造。
但实际上,沈醉在监狱中生活不错,除了没有自由,吃住都颇受优待。
1950年12月底,沈醉刚刚起床,几被通知去钉脚镣,因为他即将被押送到重庆去。路上为了安全,看押的人还给沈醉头上罩了一个棉口袋,只露出两只眼睛。
年轻沈醉
很快,沈醉就和另一部分囚犯登上了一架客机。飞机徐徐降落在重庆,沈醉对这座城市很熟悉,他曾在这里官运亨通、连升三级,从侦缉队大队长升职为军统局少将总务处处长。
如今,沈醉却成了戴着手铐和脚镣的囚犯,这种落差,让他难受极了。
山城遇故人
下了飞机,沈醉就被送到了白公馆。白公馆原本是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1939年被军统局强行购买,改成了秘密监狱。
这地方环境幽雅,风景秀丽,沈醉曾多次来视察过,比如鼎鼎大名的叶挺军长就曾被关押在这里。沈醉心中暗暗感叹,真是世事变迁,自己以前送别人来关在这里,现在反而成了关自己的地方了。
白公馆
当沈醉被送进了关押的楼房,他看见不少老熟人,有军统的周养浩、徐远举等等。这些人比沈醉早一些关进来,见到沈醉都很惊喜。
徐远举见沈醉手中提着一盒点心,就高兴地一把抢过来,说:“巧了,今天我生日,你还带盒点心来了。”
说着,众人就一起分点心吃。他们一边吃一边问:“哪里来的点心?”
沈醉略带得意地说:“飞机上乘客送的。”
飞机从昆明起飞时,是上午十点,要下午才能到重庆,中午,机务人员给每个乘客发了一盒点心当午餐。不少乘客晕机,没有心思吃东西。
沈醉
沈醉坐惯了飞机,在监狱中关了一段时间,自然胃口很好,接过点心就吃了个痛快。两个押送人员见沈醉吃得香,就对机务人员说:“他饭量大,再给他一份吧。”
机务人员很客气地说:“对不起,我们只计划每人一份,没有多的。”
有些乘客见有人爱吃,就将自己的点心给了沈醉。沈醉又吃了一些,吃不完就集中放在一个盒子里,带到了这里。没想到,这盒点心却成了故人见面的“见面礼”。
关押沈醉等人的房间,正是过去关押叶挺的房间。旁边几个房间也住满了人,都是国民党中的人物,比如兵团司令宋希濂、四川省主席王陵基等等。
宋希濂
第二天一早,沈醉刚醒,就被带走了,说是去开脚镣和手铐。到了所长办公室,却发现开手铐的钥匙找不到了,押送人员急得满头大汗。
所长在一边略带责备的说:“怎么能把钥匙丢了呢?”
沈醉突然笑着说:“你们真的是要解掉我的手铐吗?”
所长:“当然,路上给你带着手铐和脚镣,是怕你路上逃跑。”
沈醉:“那好,我自己开”
沈醉从旁边床上折下一根珠片,在锁里活动几下,手铐就打开了。所长和押送人员大吃一惊,说:“好家伙,你还有这手艺啊!幸好路上没出意外,你跑了,我们可就麻烦了。”
沈醉和夫人
过去,沈醉一直认为,共产党只讲阶级斗争、阶级仇恨,不讲私人交往。在白公馆,沈醉却渐渐发现,并不是这样的。
因为,中共方面有不少领导特意来重庆白公馆,看望以前的旧友。比如陈赓就曾来看望宋希濂等几个黄埔军校的老同学,还有不少共产党干部来探望郭仲容,因为郭仲荣此前担任过国民党司令部驻八路军的联络参谋,在延安住过好几年,和很多共产党干部打过交道。
还有一次,沈醉在狱中报纸上看到了成渝铁路通车的消息。他不太相信报纸的内容,因为解放前,蒋介石也说要修成渝铁路,然而好几年,铁路都没建成。
这才解放三四年,共产党就把铁路修好了,沈醉不敢相信,心里也不愿意相信。
被转移到北京的监狱
在重庆,沈醉等人被转移过几次地方,但都是在重庆内部。而1956年,沈醉等人被告知,要被转移到北京去。
这次转移,众人没有被戴上手铐和脚镣,和普通的出行差不多,就是有管理所的干部陪同,中途不能乱走,不能随便和人说话。
沈醉一行人先从重庆乘船到武汉,再从武汉换乘火车直达北京。路过长江三峡时,沈醉站在甲板上欣赏两岸风景,三峡的景色是极美的,但沈醉此前无心欣赏,这时第一次认认真真欣赏美景,心情也好了很多。
沈醉和女儿的合影
经过三天三夜的行程,沈醉等人终于抵达北京,被一辆吉普车拉到北京郊区的功德林监狱。沈醉知道这个监狱,是北洋军阀政府建的,因为原来有座叫功德林的庙宇而得名。
沈醉被分到戊字胡同第二号房间,走件房间,沈醉见到了原国民党12兵团的司令黄维、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还有黄维手续爱的两个军长。
一间牢房五个人,睡大通铺。住了一段日子,沈醉见到不少老熟人。他有些惊讶,说实话,其中不少人沈醉都以为会枪毙,但都没有。沈醉渐渐意识到,共产党对待俘虏还是很宽大的。
毛泽东亲自制定了“改造政策”,其中有一条是“经过劳动改造,使之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毛泽东的政策,被很认真的执行下去,尤其是改造战犯这方面。
功德林监狱
沈醉从重庆转到北京不久,所里就宣布,要大家从事一定时间的劳动,比如缝纫、理发、洗涤、烧菜等等,当然采取“自动报名,量力而为”的办法。
沈醉原本报名参加缝纫组,后来理发组成立,只有代理过山东省主席的牟中珩报名,他就拉沈醉一起,沈醉耐不住牟中珩念叨,就同意了。
结果,沈醉学理发时,闹出不少笑话。一开始用手推剪,总把别人的头发连根拔出来,每次沈醉给人剪头,总能听见呼痛之声。
不过随着学习时间长了,沈醉逐渐熟练起来。然而,有天,黄埔一期毕业的曾扩情老大哥叫沈醉用剃胡子的刀帮他剃光头。
沈醉和家人合影
沈醉最开始用这种刀的时候,还割破过别人的皮肤,后面就掌握了这种刀的用法。但大家一般只是剃短一点,沈醉还真没有剃过光头,有点不自信。
曾扩情鼓励说:“没事,你剃吧,一回生,二回熟。”
于是,沈醉先给曾扩情洗了头,曾扩情还告诉沈醉最好让肥皂泡沫留在头发上,这样好剃。
沈醉按照曾扩情的意见开始剃头,结果刚刚落下一刀,曾扩情就大叫一声:“痛!”沈醉一缩手,就见白色泡沫上出现一道鲜红的显色,明显是出血了,狱中就出现了这样一次奇葩的流血事件。
沈醉
牟中珩赶紧跑过来看,将泡沫擦掉,按住伤口,叫人将曾扩情送去了医务室。幸好只是划伤,止住血就没事了。
事情处理完后,牟中珩告诉沈醉:“用剃刀给人剃头时,特别是老年人,一定要一手把头发拉紧按住,才能下刀。不然老年人头皮松,头皮容易挤在一起,就把头皮割破了。”
闹了几次笑话,沈醉终于成了一名还算熟练的“理发师”。
1959年,沈醉得到“特赦”,终于结束了监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