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板发家史(上)
从一个司机到差一点点就成为宇宙首富,他用了25年;从只有一个项目至今天项目遍布全球,他用了18年。他到底是怎样的人?他到底有哪些神秘的关系?......
火锅店起家
王老板1965年出生于河北霸州(以前廊坊市最好的地方是霸州,因为霸州有一个生产家具的胜芳,而廊坊市里拿得出手的只有管道局还是中央的)。他家境普通,中专学历。早年,他在河北省廊坊市交通局运输公司当司机。
他情商很高,为人机灵勤快,工作的口碑不错,大家都喜欢他。在那时他便看明白了很多事,也结识了许多政府官员。
他1992年下海,在廊坊的繁华地段新华路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很好 ,不足一年,他便盘下周边店铺,扩大了店面规模。他的餐饮生意也越做越大,来吃饭的人越来越多,也包括一些当地的政府官员。
领导来时,他便亲自敬酒,他比较能喝,不管白的啤的色的,一仰脖就是一瓶,堪称“豪迈”。
就这样积攒不少政府的人脉资源,在餐饮业赚得第一桶金,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遇到了新的商机。
干装修壮大
那时,全国兴建政府楼堂馆所之风盛行。廊坊市政府大楼也要翻新升级,一些前来吃饭的政府官员向他提及此事。
政府的装修业务立即打动了王老板。他让一部分手下专注餐饮店,另带一拨人马投身楼堂馆所的装修业务。
他借此机会带着队伍,在政府大楼的装修业务中不断拓展,一度将业务线从廊坊延伸到家乡霸州周边。因为自己家乡是做家具,除了装修,他还承接了政府办公家具的业务。
第一道坎
然而好景不长。不久,顺风顺水的王老板遭遇了人生的第一次重磅打击。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随后全国财政收紧。
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发文严禁信贷资金用于修建楼堂馆所。财政部也特别强调,地方债资金将严禁用于楼堂馆所建设。
这直接扎住了地方政府的钱袋子,导致他的装修队伍出现了两头难的窘境:一头是政府不出款,另一头是供应商天天要账。
王老板的情形一度十分困窘,由于讨债人频频到家里砸门催款,他在那一年春节不得不外出躲债。在人们都吃年夜饭的时候,他只能靠馒头充饥。
这段时间王老板到底经历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他做了一个让人震惊的决定!
他来到廊坊市政府领导的办公室里,当面烧毁了500万的政府的装修合同,并声明不再讨要政府的欠款,欠下的债他自己用火锅店挣的钱来还(那500万,可是在1998年呀)。
这一魄力举动,再次给政府留下了好感。因此曾经华夏幸福的办公地点在廊坊党校,他家在廊坊拿地也是“平趟”。
其实他明白,在中央财政一刀切的情况下,继续向政府讨要欠款,收效甚微,还不如审时度势,以退为进。
房地产发家
王老板便一边经营火锅店,一边还债,但苦日子没多久,机遇又来了!1998年6月,国家取消福利分房,中国房地产市场从此起步。
他便步入地产行业,并将之前积累的政商关系逐渐放大并得到了回报。
得知廊坊市有块地要做开发,他找到有关政府部门,获得了开发土地的批条,随后又从银行获得贷款。拿到贷款后,王老板第一件事是先还账。
据说,之所以先还账,是他认为债主天天上门会影响新生意,而这些债主里或许还会有未来的合作伙伴。一天深夜他甚至步行数个小时从廊坊到霸州,给人送钱。
想想当时的王老板是多么“恰同学年少,风华正茂”,但是我想不明白,现在的欠款为什么迟迟不结?
1998年7月,华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第一个项目的名字叫“华夏花园”。当时的质量还不错,卖的还可以。但从未有过房地产开发经验的王老板,在土地面前运作起来,还是比较吃力。
因此爱学习的他便四处考察。在北京的一场论坛上,被万科董事长王石的演讲吸引,他上前请求王石帮助。
那时万科已成房地产业的标杆,而且有的子公司还对外提供房地产策划等服务。王石欣然应允,还加持了华夏幸福第一个地产项目。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王石及万科是王老板房地产生意的启蒙者。从这里就能看出今天王老板的“万科情结”源自何处。他带头学习万科的企业文化,把喝酒改成了跑步。
地产项目的成功,让他发觉房地产行业比餐饮与装修业获利更足。随后,他在廊坊和燕郊各拿一块地,决意专注做房地产项目开发。
当时的环京还没那么火,他仍常处于焦虑状态,他不满足于一两个项目的小打小闹,但廊坊房价低迷,做大地产规模谈何容易。他一度想把触角伸进北京,但碍于无人脉资源,拓展无望。
焦虑的他请来了著名策划人王志纲,王志纲建议在没有政府资源和足够资金实力的情况下,不要进军北京。当务之急是思考如何在廊坊本地发展壮大。并建议朝产业地产方向发展。这一点使王老板看到了希望。
但是当时环京并不像今天这么火(当时北京人在燕郊买房,有时的是为了放骨灰盒,因为在北京买一块墓地,比在燕郊买一套两室还贵)。所以这一想法暂时搁浅。但产业地产思路在他心中埋下了种子。
直到2002年初的一天,廊坊市政府官员私下召集当地有头有脸的企业家吃饭,饭局上,廊坊市政府表达了对标苏州工业园区,希望把下辖固安县发展起来,并给予政策支持的意愿。
当年,燕郊房地产市场才刚刚进入发展阶段,香河也未驶入发展正轨。一些河北籍房企率先在两地布局,但两地房价尚未有明显起色。对比之下,远在天安门50公里之外的固安县,看似更无发展优势可言。
所以当时一个个的大佬们都低头不语,恰恰是不起眼的王老板举手表示愿意介入固安、配合政府发展的意愿。最终,华夏幸福与固安县政府签署了60平方公里、期限50年的开发协议。
据说,在签下固安项目后,他连夜赴燕郊退掉刚刚费劲心思拿到的两块地,以确保将有限资金集中投入固安,压上全家性命,放手一搏。
起初,固安产业园,在华夏幸福内部也遭反对,此举被认为赌性甚浓。一些人认为,放弃已有的地产开发,在一个占河北省GDP末位的小县城涉足产业园,并非明智之举。
因此,王老板曾一度只身一人赴固安,并把公司公章随身带去,以此促使团队在需要请示时不得不前往固安,接受现实。
第二道坎
2002年6月,固安工业园区奠基成立。华夏幸福一面在廊坊运作街道改造项目,一面将赚取的资金陆续投入固安工业园。
就在王老板力排众议、孤注一掷准备大干一场时,他遇到了商业生涯中的第二道坎。不同于之前的欠债危机,这一次几乎让他全军覆没!
2003年,各地争相大兴土木建设开发区,甚至侵占农田、违规拆迁、污染环境,开发区建设逐渐进入癫狂状态。国务院随即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行动,重点清理开发区,叫停开发区建设。
此时华夏幸福已在固安工业园区投入了几乎全部身家性命 。国务院禁令一出,举手无措的王老板赶紧前往廊坊市政府,市级官员也是无计可施。
只得和他一起连夜前往省政府处说明情况,商议解决办法。但国务院明令禁止,河北省政府也表示爱莫能助。
回到固安,眼看自己押上的全部身家即将打水漂,时年38岁的王老板蹲在马路边上,嚎啕大哭......
他是怎么度过第二道坎的?
他到底有怎样背景?
2015年开始他为什么变得保守?
下期推出《“扣1”的老铁们,王老板发家史来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