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历书-西学东渐成果,没有满清,中国会紧跟欧洲发展的步伐
《崇祯历书》是一部中国比较全面的介绍欧洲天文学知识的著作,该书由徐光启、李之藻、李天经、汤若望等人编译,从明代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到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历时5年。
崇祯历书
《崇祯历书》包括46种,137卷,全书分节次六目和基本六目。
前者是关于历法的,后者是关于天文学理论、天文数学、天文仪器的。
书中大量引进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明确引入了“地球”的概念,在计算方法上,介绍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学,在坐标系方面介绍了黄道坐标系。
此书编就后,因反对派的干扰与明代晚期的战乱,并没有得到颁行。
直到清代早期汤若望对《崇祯历书》进行了删改、压缩,更名为《西洋新法历书》,并进呈清政府后,才被采用,并改名《时宪历》,正式颁行。
汤若望删改《崇祯历书》,更名为《西洋新法历书》
其中100卷本《西洋新法历书》被收入《四库全书》,但因避乾隆(弘历)讳,易名为《西洋新法算书》。
编纂过程
在编纂过程中,历局聘请来华耶稣会的龙华民(意大利人,参与短期编制)、罗雅谷(葡萄牙人)、邓玉函(瑞士人,参与短期编制)、汤若望(日耳曼人)等人参与译书,编译或节译哥白尼、伽利略、第谷、开普勒等著名欧洲天文学家的著作。从崇祯二年到崇祯七年陆续编成书。
崇祯
创作背景
天文历法丛书,又名《崇祯历书》、《西洋新法算书》。一百三十七卷(有的版本为一百二十卷或一百二十六卷)。
明徐光启主编。徐光启去世后由李天经(1579-1659)完成。在编撰过程中先后吸收了西方耶稣会传教士邓玉函(瑞士人)、龙华民(意大利人)、汤若望(德国人)、罗雅谷(葡萄牙人)参加了工作。
徐光启(1562-1633),上海徐家汇人,科学家。
万历三十二年(1604)中进士,同年任翰林院庶吉士。崇祯五年(1632)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崇祯六年(1633)兼任文渊阁大学士。他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在天文学、数学、农学方面的贡献最为突出。
徐光启
万历二十八年(1600)在南京结识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与其交往十分密切,向其学习西方先进的天文、数学、水利等科学知识,并与其合作译出西方科学名著《几何原本》、《简平仪说》和《泰西水法》等,成为最早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我国的代表人物,对我国近代科技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徐光启与利玛窦
著有《勾股义》一卷、《农政全书》六十卷(遗稿由陈子龙整理补辑,1639年刊印)等。
崇祯二年,受命组织历局,从事改历工作。
徐光启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天文历法知识编制历法,申请制造了纪限仪、象限仪、望远镜等西式天文观测仪器,并聘请邓玉函、汤若望等西方传教士参与工作,翻译了大量有关的西方天文历法著作,编撰卷帙浩繁的《崇祯历书》。
但尚未完成,徐光启就去世了。后由李天经主持编纂,于崇祯七年(1634)十一月完成。
徐光启若是在清朝,要么被杀,要么被发配,满清统治者绝不可能允许开启民智、搞西洋文明并传播学习的行为;
参考康熙时期的火器家——戴梓(汉人)发明了28连发火铳,冲天炮,在康熙平定葛二丹的战争中发挥巨大作用。
结果,康熙担心火器会威胁到满清的骑射,后来找借口把戴梓发配到盛京(沈阳),自此,火器发展停滞不前。
同时,康雍乾三代人对思想的禁锢也是空前绝后的,扼杀民智,闭关锁国,拒绝西洋文明,把中国人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以至后来遭受百年屈辱。
乾隆大规模焚书,篡改历史
让中国错失两次工业革命的是满清;
让中国的发展停滞并倒退的是满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