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野战军的光辉历程
【一】山东军区、华中军区分立
第三野战军,前身是八路军山东军区兼115师、新四军部队。
抗战胜利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得东北者得天下”的战略部署下,华中中央局北迁山东,与山东中央分局合并,1945年9月组建中共中央华东局,首府设在山东临沂。原华中局书记兼新四军政委饶漱石任书记,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原山东中央分局副书记黎玉担任副书记;
1946年1月7日,遵照党中央的指示,新四军军部兼山东军区领导机关,陈毅任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饶漱石任政治委员,副军长张云逸、罗炳辉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黎玉任副政治委员,陈士榘任参谋长,舒同任政治部主任。山东军区下辖辖鲁中、鲁南、滨海、胶东、渤海等五个军区,总兵力21.9余万人。
北调入鲁的新四军主力部队、八路军津浦前线野战军组建山东野战军,兵力7.4万人,司令员由陈毅兼任,政治委员由东军区副政治委员黎玉担任,参谋长宋时轮,政治部主任由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唐亮兼任。
左起:饶漱石、陈毅、谭震林、刘瑞龙、粟裕
1945年10月,重新组建华中中央分局,书记邓子恢,副书记曾山,隶属于华东中央局;
1945年10月25日,新四军留在华中的部队组建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政治委员邓子恢,副司令员粟裕、张爱萍,副政治委员谭震林。山东军区下辖淮南、苏中两个军区,总兵力13.5万;
1945年11月10日,华中的新四军主力编成华中野战军,总兵力4.7万,华中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粟裕兼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中军区副政治委员谭震林兼任华中野战军政治委员。
山东军区是抗战结束后的六大战略区之一,总兵力为35.4万余人,另有民兵、自卫队约200万人,实力雄居六大战略区之首。华中军区是隶属于山东军区兼新四军下属的二级军区,华中野战军行政上接受陈毅的节制。
【二】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合并
1947年2月,华中军区的苏中根据地、苏北根据地全部沦陷,华中部队基本退入山东。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山东与华中进行统一整编,撤销山东军区、山东野战军和华中军区、华中野战军的番号,合并为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
华东军区以陈毅为司令员,饶漱石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司令员,黎玉为副政治委员,陈士榘为参谋长,舒同为政治部主任。
辖鲁南、鲁中、胶东、渤海、苏北(兼12纵)、苏中(兼11纵)等六个军区及滨海分区和东江纵队,共约36.6万余人。
华东野战军以陈毅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为副司令员,谭震林为副政治委员,陈士榘兼参谋长,唐亮为政治部主任。
陈毅、粟裕合照
整编之后,华东野战军辖1~10纵(缺第5纵)、特种兵纵队,兵力27.5万余人,不含列入华东军区序列的第11、第12纵队。
【三】华东野战军七月分兵
1947年7月,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华东野战军分成外线兵团、内线兵团。
外线兵团又称西兵团,外出中原作战,隶属于晋冀鲁豫建制,“对外称为华东野战军”,辖1、3、4、6、8、10共6个纵队及特种兵纵队;外线兵团不设兵团机关,而是由华东野战军机关兼,野战军首长陈毅、粟裕随西兵团行动。
陈毅率西兵团进入中原地区作战期间,华东军区的日常工作由副司令员张云逸、政委饶漱石主持。
内线兵团又称东兵团,留守山东境内,辖2、7、10、13等4个纵队,许世友、谭震林分别担任司令员、政治委员。
东兵团属于华东野战军的编制序列、与华东野战军陈粟首长脱离了指挥关系,接受华东军区政委饶漱石的直接指挥。
【四】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新式整军
1948年1~3月,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先后开展新式整军运动。随后,根据战争形势发展,华东野战军西兵团分为粟裕兵团、陈唐兵团,华东军区成立苏北兵团,内线兵团改称山东兵团。
第1兵团拟挺进江南。第1兵团亦称粟裕兵团,以西兵团第1、第4、第6纵队组成,粟裕兼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叶飞任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金明任第二副政治委员,张震任参谋长,钟期光任政治部主任,准备挺进江南,担负开辟华南战局的任务,后因粟裕反对渡江并经中央批准,该兵团奉命仍留中原作战。
第2兵团仍留守山东。第2兵团亦称山东兵团、许谭兵团,以第7、第9、第13纵队、渤海纵队组成,许世友任司令员,谭震林兼政治委员,兵团继续留在山东执行内线作战任务;
第3兵团归统一指挥。第3兵团亦称陈唐兵团,以西兵团第3、第8、第10纵队组成,陈士榘兼司令员,唐亮兼政治委员,陈唐兵团归刘伯承、邓小平统一指挥。
第4兵团留苏北发展。第4兵团亦称苏北兵团、韦吉兵团,抽调原东兵团之第2纵队南下华中,会同原在华中的第11、第12纵队组成,韦国清任司令员,陈丕显任政治委员,吉洛任副政治委员,兵团留苏北地区执行进一步开展华中战局的任务。
整军后,华东野战军36万余人,华东军区部队38万余人。
这一阶段,华东军区与华东野战军下属各兵团的建制隶属、指挥关系是最复杂、最混乱的时期。
华野各兵团隶属与指挥关系
华东野战军名义上拥有4个兵团,指挥关系与隶属关系并不统一,华东野战军真正能指挥的只有第1、第4兵团。
粟裕兵团:隶属关系、指挥关系均归华东野战军;
许谭兵团:建制隶属于华东野战军,却由华东军区指挥,直接向张云逸、饶漱石汇报;
陈唐兵团:建制隶属于华东野战军,却由中原军区指挥,直接向刘伯承、邓小平负责;
韦吉兵团:建制隶属于华东军区,却划归华东野战军指挥。
1948年5月9日,中央军委决定陈毅到中原局工作,并任命陈毅为中原局第二书记、中原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仍兼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和政治委员;粟裕为中原局委员。
中原中央局同时决定,陈毅不再随华东野战军机关行动期间,“其在华东野战军的职务由副司令员粟裕代理”。
6月中旬,陈毅抵达中原局机关。1948年6月~1949年1月,粟裕以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代政委的身份指挥华东野战军。
1948年6月24日,经中央批准,中原中央局组建豫皖苏中央分局、豫皖苏军区,宋任穷担任分局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吴芝圃担任副书记,粟裕兼豫皖苏分局委员、中原军区豫皖苏军区司令员。网络流传的“粟裕是宋任穷的下属”的来源就在此处。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领导下,发起了波澜壮阔的淮海战役,率领100万雄师一起击破华东国军主力,歼敌55.5万人。
南京军区司令部《经典战役战例选编》
【五】华东军区改组,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
1949年2月,遵照中央军委的统一命令,华东野战军正式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陈毅为司令员,饶漱石兼政治委员,粟裕任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谭震林为第一副政治委员, 张震为参谋长,唐亮为政治部主任。
饶漱石任华东野战军政委签发的军用票
同期,重建山东中央分局、山东军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康生任山东分局书记,原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张云逸改任新设立的山东军区司令员,原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担任山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1949年5月,南京、上海均告解放,华东军区领导层改组,刘伯承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区原司令员陈毅改任第一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升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邓小平任军区第一政治委员,饶漱石任第二政治委员,谭震林任第三政治委员,李达兼军区参谋长;华东军区部队约42万人;
成立华东军区海军的命令
1949年6月,经中共中央批准,华东中央局领导层进行改组,邓小平任华东局第一书记,饶漱石任第二书记,陈毅任第三书记;
第三野战军辖4个兵团15个军、1个特种兵纵队,兵力约58万余人。
第7兵团,王建安任司令员,谭启龙任政治委员,姬鹏飞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迎希任参谋长,辖第21军、第22军、第23军、第35军。
第8兵团,陈士榘任司令员,袁仲贤任政治委员,江渭清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何以祥任参谋长,辖第第24军、第25军、第26军、第34军。
第9兵团,宋时轮任司令员,郭化若任政治委员,覃健任参谋长,谢有法任政治部主任,辖第20军、第27军、第30军、第33军。
第10兵团,叶飞任司令员,韦国清任政治委员,陈庆先任参谋长,刘培善任政治部主任,辖第28军、第29军、第31军。
特种兵纵队,陈锐霆任司令员,张凯任政治委员。
【六】华东军区与第三野战军的领导机关合并
1949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第二野战军挺进大西南;
1949年7月,华东军区与第三野战军的领导机关合并,第三野战军名义仍予保留,番号为“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同时,对野战部队的机构先后进行了较大调整:
第7兵团兼浙江军区,该兵团第23军拨归第9兵团建制,第35军地方化;
第8兵团部撤销;
第9兵团辖第20、第23、第26、第27军,第30、第33军调归淞沪警备司令部建制;
第10兵团兼福建军区,1956年改编为福州军区兼福建省军区。
至1949年12月,第三野战军发展到82.5万余人。
1950年8月,第三野战军前委正式撤销,组成新的华东军区党委,以陈毅为第一书记,粟裕为第二书记,唐亮为第三书记,野战军部队全部归华东军区领导。
【七】华东部队参与的重大战役
根据《第三野战军战史》统计,解放战争期间,野战军歼敌176.3万人、军区部队歼敌46.2万人、清剿土匪25.1万人,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歼灭敌人数量达247.6万人。
我军有11.6万名将士英勇牺牲,43.5万人光荣负伤,4.55万人失踪,战损总数59.6万人。
华东战区大中型战役
华东战区大中型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