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简介资料(史上最真实的刘禅)
章武三年(223年)春,刘备临终时对诸葛亮说:
“刘禅如果不值得辅佐的话,你就自己干吧,因为这对整个蜀汉有利。”
诸葛亮听了,吓出一身冷汗,赶紧向刘备表忠心,说要竭尽全力辅佐后主。
刘禅(207年-271年),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
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
幼年时多遭难,幸得大将赵云两次相救,刘备定益州后入蜀,蜀汉建立后被立为太子。
于公元223年继位为帝,在位四十二年。
期间拜诸葛亮为相父,并支持姜维北伐,在位后期宠信黄皓,致使蜀汉逐渐走向衰弱。
景耀六年(263年),魏将邓艾从阴平入,克绵竹,杀诸葛瞻父子,刘禅投降。
蜀汉灭亡后,刘禅及一些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受封为安乐公,后在洛阳去世。
享年64岁。谥号思公,西晋末年,刘渊起事之后,追谥刘禅为孝怀皇帝。
诸葛亮对刘禅的评价:“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诸葛亮对少年刘禅的评价很高,这起码可以说明刘禅在智力及思维能力等方面高于常人。
而从下面的两件事来看,诸葛亮说此话并不是吹捧刘禅,而是刘禅确实是才思敏捷之人。
当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魏延诬奏杨仪造反。
而刘禅在听完魏延表奏后,马上就提出疑问:
“魏延乃勇将,足可拒杨仪等众,何故烧绝栈道?”
这句话可谓是说到了点子上,可见刘禅的思维之敏捷。
而在刘禅投降后,有一天司马昭突然问刘禅:“你在这里还会思念蜀国吗?”
司马昭这一问暗藏杀机,如刘禅应对不当可能会惹上杀身之祸。
但刘禅已听出司马昭的弦外之音,他淡淡的说了一句:“此间乐,不思蜀。”
司马昭听到此话后,认为刘禅是一个不知羞耻之人,就彻底放松了对他的警惕,刘禅也因此得以保全了性命。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看出,刘禅绝对不是愚钝之人,而确实是诸葛亮所说的“天资仁敏”之人。
可是,一个天生聪慧的少年,最后为什么会不思进取了呢?
这,要从刘备白帝城托孤说起。
刘备中国式托孤:先托国再托孤,确保刘禅皇位无忧,但无决策权。
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三国志》。
夷陵兵败后,昔日的不死小强刘备在心理上遭受了重大打击,病危于白帝城。
他自知时日无多,紧急召见诸葛亮、李严、赵云等人安排托孤之事,以上就是刘备的托孤内容。
如果仔细研读这段话,就会发现其中包含了如下信息。
如果说,这11年蜀汉能够生存发展,是诸葛亮的功劳,那么蜀汉又延续的这30年,又该作何解释?
事实证明,刘禅不但扶得起,而且还能自立,是个称职的皇帝。
关于这一点,刘备没有看出来,诸葛亮同样也没有看出来。
直到诸葛亮临终之前,才发现了刘禅的亮点,准确地说,刘禅极有城府,到了可怕的地步。
李特对刘禅的评价:“刘禅有如此江山而降于人,岂非庸才?”
用现代语言说,就是善于伪装。
再比如临终托孤,刘备直接把话挑明,说得非常仗义。
这一招非常高明,别说诸葛亮没有那个心,真的有,也不敢那样做了。
有其父必有其子,刘备如此有城府,继承了他基因的刘禅毫不逊色。
比较起父亲来,刘禅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直到临终时,诸葛亮才看出了刘禅的“真面目”。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危,刘禅派遣尚书仆射李福前来问候,同时询问国家大事。
李福来到,诸葛亮谈话完毕,辞别而去,几天之后又回来。
诸葛亮说:“我知道你返回来的意图,近来虽然整天谈话,有些事还没有交代,又来听取决定了。你所要问的事蒋琬适合。”
李福道歉说:“日前确实不曾询问,如您面年这后,谁可以担负重任,所以就又返回。再请问蒋琬之后,谁可承担重任?”
诸葛亮说:“费可以继任。”又问费祎之后怎么样?诸葛亮没有回答。
诸葛亮没有回答的原因是,刘禅如此有城府,自己之前竟然没有发现。
刘禅太低调,太善于伪装,刘备没有看出来他的谋略,聪明过人的诸葛亮也被他蒙蔽。
景耀六年(263年),在习隆、向充的建议下,刘禅在沔阳为诸葛亮立庙。
诸葛亮死后30年,司马昭派遣邓艾、钟会伐蜀。
他的长子诸葛瞻和长孙诸葛尚一起在绵竹之战中战死沙场。
诸葛亮是治理国家的优秀人才,其才能可以与管仲、萧何相媲美。
诸葛亮作为军事家在历代兵家也得到了较高的认可。
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看到诸葛亮的营垒,称赞其为“天下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