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女性群像剧,仍需找到破题大法
文 | 熟苹果
近些年 " 她题材 " 在市场上迎来数量井喷,然而期待一部口碑与热度双开花的作品,却也如久旱盼甘霖。
近期在腾讯视频热播的《故乡,别来无恙》,几乎是今年到目前为止,口碑最好的一部女性群像式作品。该剧讲述了一起长大的四个女孩,重新在阔别多年的故乡找到人生无限可能的故事。
截至发稿,《故乡,别来无恙》豆瓣评分高达 8.0,与《我在他乡》系列的上部作品《我在他乡挺好的》(8.1 分)不相上下。
从他乡到故乡,环境变了,内核也发生着变化。其中着力塑造的女性群像,似乎也随着地域的变迁而产生了相应的改变。如果将时间线拉得更长,站在 2023 年回溯前二十年的女性群像,又会发掘出同题材蕴藏的多少共性与变化呢?时至今日,都市女性群像剧还能找到哪些新表达呢?
01
难以跨越的经典,持久不退的套路
2003 年《粉红女郎》横空出世,以 17% 的超高收视率引发万人空巷。至此," 结婚狂 "" 男人婆 "" 万人迷 "" 哈妹 " 四位个性迥异的女孩一举成为了国产影视中最受瞩目的女性群像,并深度影响着国产都市女性群像剧之后的创作路线。
十年弹指一挥间,以女性群像为背景的作品已不再新鲜,虽然也诞生过诸如《今夜天使降临》《女人帮》《新闺蜜时代》等收视率颇高的同题材作品,但从声势和口碑上俨然无法再与前者一较高下,市场更多的还是将目光放在同期更为火热的 " 古装大女主 " 身上。
直到 2016 年《欢乐颂》高能上线,以持续上涨的话题量证实着这一题材蕴藏的生机活力,都市女性群像剧才开始二度回春,数量上也迎来井喷式发展。这一过程中不乏诞生过像《二十不惑》《我在他乡挺好的》《爱很美味》《故乡,别来无恙》等口碑精品,然而更多的时候则不可避免地陷进了同质化的俗套怪圈,延续着心照不宣的创作套路。
在这类同质化的现象中,30+ 的中年女性觉醒之路普遍和老公出事有关,证明自我价值的方式普遍是重返职场大显身手,爱情部分基本没脱离过玛丽苏情节,只不过从早些年比较传统的婚恋模式,延展出了当下较为流行的 " 姐狗恋 "。
20+ 青年女性的觉醒之路也类似,但往往会多挨几道公司的 PUA,成长路线普遍会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菜鸟走向整顿职场的老油条,并时不时飙出几句文艺鸡汤金句,试图强行制造话题。更不必提成长路上一路金手指大开引起的悬浮感。
以至于这些年国产女性群像剧从观感上有些千篇一律," 人设重复 " 构成了剧集评论区的高频词汇。
02
卷议题,卷表达
固然女性群像是市场的香饽饽,但毕竟 MBTI 人格都仅有 16 种,剧作手法也不会脱离传统的几大类。想在人设上全然出新,对于数量高涨的女性群像剧来说,难度系数的确也在等比例增加。
于是,近些年有不少女性群像剧寻找到的破题之法,是将视点尽可能放置在社会当下流行的女性议题身上。
譬如 2016 年《欢乐颂》的大爆,有很大一部分话题来源于剧中樊胜美原生家庭重男轻女引发的讨论,以及邱莹莹因男朋友的处女情结感到自卑的现象。二人一系列行为模式的背后,往往透露着自我意识被根深蒂固的女性歧视和封建观念侵袭过的痕迹。而这些经历,在过往同题材的都市剧中虽然闪现,但甚少像《欢乐颂》一样被大面积展开提及。
2020 年的《三十而已》则呈现了一把中产阶级女性面临的焦虑。虽然剧中的三位女性自身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在同龄人中已经有所超越,但若是对比上层权贵,她们有人仍然会对现状感到不满和担忧。虽然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却同时被社会赋予的完美女性形象约束桎梏。在这个过程中,她们为了抵达完美而不断暴露瑕疵,同样引起了不少观众的深度共鸣。
2021 年的《我在他乡挺好的》则描绘了三位异乡女孩的北漂之旅。既有事业小有成就却仍然因经济倍感焦虑的长姐纪南嘉,也有本想通过自我奋斗实现人生价值却遭遇裁员危机的二姐乔夕辰,还有天性纯真被都市繁华迷乱双眼的小妹许言。三人因为逐梦来到北京,但也因北京的生活感到疲惫。《我在他乡挺好的》以女性群像式的细腻笔触,反映了漂泊在一线城市的青年普遍遇到的迷题。
如果说《我在他乡挺好的》里的女性是干在他乡、摸爬滚打、望向远方,那今年的《故乡,别来无恙》则开始探讨女性归乡现象,触碰到了近些年流行的 " 逃离北上广 " 等社会议题。在反卷、摸鱼、躺平等风潮的推动下,剧中的女性群像也开始逐渐从鸡血奋斗,转向对内在幸福感和平和感的追求。
除此之外,既然是女性群像剧,就会涉及到剧中女性情谊的展现。关于这点,也在这两年的国产剧中发生着改变。首当其冲的便是古早 " 塑料姐妹花 " 式的雌竞关系正在逐渐被这届观众淘汰,转而被时下大热的 "girls help girls" 的新路线取代。
为了显示出 "girls help girls" 的极致,过往剧集中的亲闺蜜互帮互助显然是不够的,最好还要 " 敌蜜变闺蜜 "。像今年的《女士的品格》里的姚薇和安欣,就是从对家公司的竞争关系转换为了联手合作的关系;《好事成双》里的林双和江景,更是从情敌关系转变为了同吃年夜饭的亲人关系;近期迎来收官的《无所畏惧》也有类似情节。
虽然社会观念上有所进步,可此类剧情攒多了,又会发现套路化的迹象。譬如在这类作品中,往往只有女性才能共情女性,除了最后的男主角,剧里的其他男性配角通通被矮化得分外不讨喜。
诸如《好事成双》的卫明和《无所畏惧》的刘铭,几乎在以一种 " 反社会人格 " 的特点全然站在女主的对立面,由此来不停推动女主走向意识觉醒。这对于剧宣所期望的热度来说,或许是向好的,但对于剧中人性的刻画,则会显得深度不够。
03
女性与城市,命运的联结
说完了 " 女性群像 ",再来看看都市女性群像剧中的 " 都市 "。
对于如今大部分的国产影视剧来说,为了创作方便,模糊掉剧中的地域元素往往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更不用说更垂直的女性群像赛道。虽然近些年也诞生了诸如《北京女子图鉴》《上海女子图鉴》《我在他乡挺好的》和《故乡,别来无恙》等强调地域元素的作品,但依旧是凤毛麟角。
然而城市的选择对于女性群像的呈现,往往是无法回避的问题。毕竟城市人口的密集程度和外来人口的多样性,往往决定着城市中人们的思维是偏向保守还是开放。就像绝大部分的都市女性群像剧虽然模糊了地域色彩,但故事背景仍会定位在一线城市。
因为一线城市意味着,舆论环境对于剧中女性想展现的逆袭,是相对贴切且友好的,而且更加符合现实。比如剧中女主们反抗性骚扰和职场霸凌的一些场景,普遍会是市中心明亮的写字楼,而很少看见有女主在地级市的办公室里反抗强权的场面。
由此也可以发现,目前的国产女性群像剧对于三四线城市,甚至是十八线城市的女性形象样本和成长路径,覆盖还是相对较少。
而且就算是深耕地域特色的女性群像剧,也有一个共通的问题,即对婚恋模式的展现有着不同程度的脱离地域现实。以《北京女子图鉴》和《我在他乡挺好的》为例,剧中女主们虽然在北京这座超一线城市生活,但在婚恋道路的呈现上往往有着过度浪漫的丝滑,而对北京真实婚恋现状刻画较少。譬如是否展现了同年龄段优质女性在北京相亲市场上多于优质男性等社会现象。
这其中固然有国产剧营造女性幻梦的需求,但如果梦做多了,也会走向某种单一。如果能以地域为切口不停深挖,说不定还能发掘出更多有意思的现象。
再譬如《故乡,别来无恙》中,张沛在北京漂泊多年不想回老家的原因,是因为母亲对自己情感需求的漠视以及过度的控制欲。曾经她说和谐的家庭生活需要距离,她心中最合适的距离,大概是北京到成都(老家)这么远。
而最终她决定停留在家乡的原因,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与母亲的和解,因为母女之间的距离在越拉越近。这似乎也象征着:女性与故乡、他乡的关系,往往是女性和母亲的关系。关于这点,或许也可以在更多国产剧中得到发掘。
总的来说,国产女性群像剧想要破题,思路似乎也并没有特别难寻。无论是对社会议题的深入,还是对地域特色的发掘,亦或者对于城市与女性关系的探寻,都有一定的创作空间。
实在没有到山穷水尽,需要以套路化的创作模式不断去呈现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