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在上海为什么叫苏州河(上海的苏州河简介)
看电影《八佰》,让我们知道了,有那么一条河流名字叫“苏州河”。
看名字大家都以为跟苏州有关,但实际,在上海人的记忆里苏州河才是“母亲河”!
水道虽然不宽阔,两岸却浸润了最地道的上海风情。
为什么取名为“苏州河”?
苏州河是上海的传奇。全长125公里,大部分在江苏省境内。她犹如一条玉带蜿蜒百里,将太湖与上海连接起来,是上海市重要的自然地表水体,黄浦江的最大支流。
在古代,这条大河曾经直入东海,下游近海处被称作“沪渎”,也就是今天上海简称“沪”的由来。
苏州河在上海市境内河段长53.1公里,其中中心城区河段全长21.5公里,是唯一横贯市中心的东西向河流,由西向东蜿蜒地穿越普陀、长宁、静安、虹口、黄浦,从外白渡桥汇入黄浦江。
从历史渊源看,在黄浦江尚未形成通江之前,吴淞江早已是一条独流入海的大江。在宋朝至明朝,黄浦江一直是吴淞江的一条支流,苏州河则是上海的母亲河。苏州河沿岸是上海最初形成发展的中心,催生了几乎大半个古代上海。
上海开埠之前,苏州河只是一条普通的自然河道,沿岸人民赖以她灌溉农田、休养生息。
苏州河之名,始于20世纪中叶上海开埠后,部分爱冒险的外国移民由上海乘船而上,沿着吴淞江直达苏州,就顺口称其为“苏州河”。到1848年,上海道台麟桂在与英国驻沪领事签定扩大英租界协议时,第一次正式把吴淞江写作了“苏州河”。由此开始,“苏州河”之名逐渐流行。
33座新老桥梁,串联起南北两岸
苏州河在上海全长53公里,苏州河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始建于19世纪末,即沟通当时英美租界的苏州河口的“威尔斯桥”。
原先此桥为木结构,20世纪20年代在其侧另建钢结构大桥,即著名的“外白渡桥”。
自外白渡桥以西,分别有乍浦路桥、四川路桥、河南路桥、福建路桥、浙江路桥、西藏路桥……若沿苏州河西行,从乍浦路桥走到西藏路桥,全长六公里便可细细品味这些老桥的风韵。
外白渡桥
上海人的记忆中始终保留着这么一座桥—外白渡桥。这座桥历经“三起三落”,见证了百年上海滩的变迁,也在上海人心中留下特殊位置。
1843年上海开埠,1856年外商成立了一个“苏州河桥梁公司”,在河东口建了一座木桥,叫“威尔斯桥”。因为是私营的,来往要收费。1872年,工部局收购了威尔斯桥,由于使用率加大,又另造一木桥替代,并且不再收费,可以白渡过去,从此就被叫作“外白渡桥”。1907年,外白渡桥改建成钢桥,这是苏州河也是上海的第一座钢桥。
如今,年逾百岁的外白渡桥交通功能已退居其次,它乐当观景台,很多年轻人也把这里当成拍摄婚纱照的取景地,这座最具浪漫气息的桥和静静流淌的苏州河一起,架起情人间牢不可破的誓言。
外白渡桥作为旧上海的标志建筑,不但为所有上海人提供了方便,更是为娱乐圈的明星们提供了更佳的拍摄场景,如周杰伦主演的《大灌篮》、赵薇主演的《情深深雨濛濛》、林志玲主演的《101次求婚》等等都有它的身影。
经典景观桥四川路桥、西藏路桥、乍浦路桥、河南路桥是典型的欧式风格桥梁,桥体线型优美流畅,桥身细部刻画丰富,桥梁整体与该段苏州河两岸的建筑风格十分协调,是苏州河上重要的景观桥梁。
33座造型各异的新桥老桥,串联起南北两岸,只听一串“嘀铃铃”声从桥上滑过,汽车人尚来不及看一眼悠悠涤荡的余晖与波光。
苏州河,历史的摆渡人
苏州河沿岸的优秀建筑不计其数,有英国领事馆、礼查饭店、百老汇大厦、文汇博物院等等各擅胜场的建筑。这些楼群临水而立,被称作“连云楼阁”。
靠近黄浦江的是各式巴洛克式建筑,极具异国情调;老闸北的工厂和仓库则铭刻下历史与荣光,曾经的南岸歌舞升平,北岸却战火纷飞。
欧陆风情:外白渡桥-乍浦路桥-四川路桥-河南路桥
▲ 这里保留着一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西洋历史建筑,是上海现代城市的源头
1843年11月17日,时任“英国驻沪领事”的巴富尔宣布上海开埠。英国人将他们的居留地划定在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的黄金地段,并在当时还是一片农田的苏州河南岸,设立了大英帝国领事馆。
▲浦江饭店
经历过三次更名的外白渡桥北边,礼查饭店(浦江饭店)和百老汇大厦(上海大厦)相对而立。浦江饭店经历了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变迁,犹如一幢历史丰碑昂然屹立,叠映出上海变迁的缩影。
前者往往被视作上海滩最早接受新事物的地方——上海的第一盏电灯、第一场交谊舞会、第一部有声电影都在此诞生;据说这里在1922年接待过爱因斯坦,他就是在这里知道了自己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
▲同在外白渡桥北边的百老汇大厦
今天的上海大厦,是一家涉外四星级饭店,在这里仍然可以观赏到浦东陆家嘴雄伟的东方明珠和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观赏浦江上伟岸的大桥,以及欣赏欧陆风情昂然的外滩,不失为是上海最佳的观景台。
四川路桥:
再往远处看去,四川路桥边的上海邮政总局,曾经拥有号称“远东第一大厅”的邮政营业厅,城堡式的钟楼,粉绿色的尖顶,大而圆的时鈡,是她的标志性特色。
2002年大楼改建后成立“上海邮政总局博物馆”,江泽民同志题写馆名,是全国邮政行业内开办的首家博物馆。
如今还有很多老上海特意大老远赶到这里,写一张明信片,寄一个包裹,盖一个纪念戳……人们更多的是重拾生活记忆,感怀人间情愫!
河南路桥:
穿过河南路桥的桥洞,眼前是一座仿罗马式、有着精美雕花纹饰的大门,这里是“上海总商会旧址”。别忙着从门前路过,不如步入门洞,甬道与绿地后,才是上海总商会真正的旧址所在——一座西方古典主义风格的清水红砖楼,现为宝格丽酒店。
据说这栋建筑花了7年时间才修缮完成,虽然非酒店客人无法进入内部,但能看看外观已相当满足。
百年实业:浙江路桥-西藏路桥-乌镇路桥-南北高架
过了河南路桥,恍若时空转换,住宅变多,周围逐渐有生活气息了。仅仅一桥之隔,便催生出两种生活,这是因为上海曾经的租界形态。
西藏路桥:
西藏路桥曾有一道铁丝网将东西两侧分为“华界”和“租界”。西藏路以东是公共租界,以西便是华界。后来西段的苏州河南岸也划入公共租界范围,正如我们在电影《八佰》中看到的场景:南岸歌舞升平,北岸战火纷飞。
其西北角的四行仓库,原是大陆银行和北四行的联合仓库,在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成为了谢晋元率“八百壮士”激战浴血之地。
路过西藏路桥,“四行仓库”是一定要来打卡纪念一下的。这里共有三座仓库,第二座正是当年谢晋元团长带领一个营的士兵死守的库房,内部可参观“800壮士抗战纪念馆”。
建筑基本被修复,唯有西墙上炮火与枪弹留下的洞眼,密密麻麻的弹孔、被炮弹轰出的洞口,依稀诉说着当年淞沪会战最后一幕的惨烈。
乌镇路桥:
而从19世纪60年代起,凭借着水路之便,苏州河沿岸开始陆续出现了一些工厂,中国最早的一批面粉、纺织、化工等民族工业在这里起步。
▲ 正在修缮中的福新面粉一厂,曾是荣宗敬家族的产业
如早早开始建厂的荣氏兄弟(无锡的荣宗敬、荣德生),在1913年于新闸桥西光复路创办了福新面粉厂,此后又将目光转向纺织业,两年后在西段的周家桥创办了申新纱厂,在苏州河边建立起了他们的“面粉王国”和“棉纺王国”。
▲ 曾是中国通商银行仓库以及杜月笙私人粮仓的八号桥艺术空间
位于乌镇路桥的1908粮仓至今已有百年历史,砖木结构的建筑依旧保持它厚重的工业建筑特色。现如今一楼主要是售卖艺术品,二楼不定期举办各类艺术展览,而三楼则是有各式的演出在这里上演。
光顾苏州河的人,他们既眷恋于苏州河的历史黄页,又捕捉了苏州河新的灵魂;既汇集于枯燥的史料,又是对苏州河的百年一叹。
如今的苏州河,像一个明星一年到头档期全部排满,也更是一个产业链的始作俑者,带动了一个名叫“苏州河”的产业……
苏州河也热情洋溢,不知疲倦,善待八方来客。